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7日 星期五

    成都成功发掘古代园林遗址

    对研究隋唐五代园林建筑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网记者 雷建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7日 09版)
    沟渠中的台阶 资料图片

        今年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队对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一建筑工地开始了系统的考古勘测发掘。经过近4个月的发掘,日前考古队公布了初步的考古成果。在该工地2500平方米的考古范围内共清理出墓葬18座、水井1口、灰坑8个、沟渠3条、池塘1座和数千件生活用陶瓷器以及少量与佛教有关的石刻造像及建筑构件等。

        成都市考古工作队通锦路发掘现场负责人易立说:“从此次考古发掘现场出现的沟渠和池塘的形状以及规模上来看,遗址主体应属于唐、五代时期园林式的人造景观建筑群。从地理位置看,应是万佛寺的一处人造园林景观。”

        据易立介绍,在位于整个发掘区域靠西和靠北的位置分别发现3条唐代砖砌沟渠,长约90米,形状蜿蜒曲折,最宽处有近6米,最窄处不足1米,深1.6米,以及一个平面近圆形,直径19米,深1.7米的池塘。其中,沟渠砌砖以唐砖为主,间杂有南北朝时期的花纹砖。“从现场发掘推测,西侧为水流入方向,分岔后一支向南回旋呈‘山’字形,另一支流向东北,被后期修建的水池所破坏。沟内出土了大量的唐、五代时期生活用瓷器以及瓦当、板瓦、青砖等建筑构件,推测其大约修建于盛唐,五代末至北宋初废弃回填。”易立说,水渠旁,还能看到乱石铺就的建筑基址和一口水井。

        自清朝光绪年间至20世纪50年代开始,万佛寺遗址陆续出土了大量南朝至唐宋时期的石刻佛教造像,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一批珍贵南朝造像多出自万佛寺遗址。据史料记载,万佛寺在南北朝时期称“安浦寺”,唐代称“净众寺”,唐末毁于“会昌灭佛”运动中,至宣宗年间恢复,宋代更名为“净因寺”,南宋孝宗隆兴年间曾一度为交子务(宋代掌管纸币流通事务的机关——编者注)所在地,明代又有“净因寺”“竹林寺”“万佛寺”“万福寺”等多个名称,至明末清初毁于战火。

        据相关史料记载,隋唐五代是我国古代园林别业建筑的重要发展阶段,很多官僚贵族都在自家或别墅区穿池堆山,树花置石。在这一时期的园林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皇家园林、寺院园林和私家园林三种类型。“通锦路古代园林古遗址的发现,是近年来继东华门的摩诃池之后,成都地区再次发掘出园林遗址,对于全面了解万佛寺当时的整体概况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物证依据,同时也对研究隋唐五代时期园林建筑艺术具有重要价值。”易立说。

        (本报成都7月16日电 本报记者 李晓东 危兆盖 光明网记者 雷 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