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比去年同期下降6.9%。其中,出口增长0.9%,进口下降15.5%。
?一问 同比下降6.9%原因何在
【数据】海关总署对近三千家企业的月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上半年,反映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同比下降的比例,由年初的43.5%逐月攀升至6月份的50.8%,比例超过了一半。
“外需低迷是影响今年我国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在国新办1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指出。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仅维持低速增长,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一些国际机构也都下调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预期增速。发达国家市场中,只有美国经济增势相对较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较为疲弱,新兴市场虽然经济增速快于发达国家,但受结构性矛盾突出、资金外流等影响,经济增长也普遍放缓。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综合成本的变化仍然有较高的敏感性。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削弱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制约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和出口。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出口竞争力削弱也是上半年外贸同比下降的原因。”黄颂平告诉记者。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在今年3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截至6月3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欧元、日元分别较年初升值0.2%、6.9%和2.2%。人民币汇率是加大企业出口成本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口需求不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拉低进口值增速。据测算,今年上半年,进口总体价格跌幅为10.9%,拉低同期我国进口总体增速10.4个百分点。
?二问 未来外贸将走出怎样的轨迹
【数据】今年6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4.8,较5月份回落0.2,表明未来两三个月对外贸易出口压力依然较大。
“我们初步预测,如果全球没有重大的政治经济突发事件,预计下半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体情况较上半年要好。”黄颂平告诉记者。
面对外贸较大的下行压力,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加大了简政放权的力度,并出台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措施。“一带一路”战略,挂牌三大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制造2025、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重大改革措施陆续出台实施,同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升级。
“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外贸发展的政策红利,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黄颂平说。
目前来看,政策成效已初步显现,特别是二季度以来进出口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二季度出口虽然由一季度增长4.9%转为下降2.5%,但是二季度各月出口走势呈现逐月好转迹象。其中4月、5月出口分别下降6.2%和3.2%,降幅收窄,到6月份已经恢复为2.1%的正增长。
“尽管上半年我国外贸增速有所下滑,但同时,我国外贸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新的亮点。”黄颂平指出,“我国外贸在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市场多元化、区域布局、贸易主体和产品结构、贸易条件等方面都在不断优化和有明显改善。”
?三问 如何从“大进大出”到“优进优出”
【数据】上半年,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出口增长28.3%,手机出口增长19.7%,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增长9.3%,纺织机械出口增长6.1%;同时,电子技术进口增长3.6%,生命科学技术进口增长4.2%,生物技术进口增长20%。
我国对外贸易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正在逐步加快。
出口方面,上半年,在我国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保持增长的基础上,部分装备制造产品出口也保持良好的增势。这是我国外贸企业正在加快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更加注重高端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最直接体现。
在进口方面,上半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基本持平,表现明显好于同期总体进口情况,先进技术、资源型产品和一般消费品的进口,既可以推进国内创业创新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又可以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要。
“国际金融危机后,受外需不振影响,我国外贸面临严峻的环境。但这也促使中国外贸企业改变过去粗放的发展方式,淘汰落后过剩产能,调整优化结构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健说,从广交会的交易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加工贸易下降快,大路货、附加值低,仅仅是拼价格的产品没有市场,一些能够适应新需求的性价比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优产品保持增长。
7月6日,一批脑磁波描记仪从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下城园区顺利出口,这标志着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产品逐步由低附加值的日用商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商品进行转变。杭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运行两年来,杭州海关实现了跨境电子商务商品通关无纸化和管理电子化,确保“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
“未来,我们必须适应外贸新常态、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黄颂平强调。
(本报北京7月13日电 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