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质量的高低,既直接影响提案工作的成效,也反映政协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在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提案质量不断提高,为政协参政议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些在提案质量方面长期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与参政议政的高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提案质量不高主要有五个方面表现特征:一是言之无物。过于宏观、脱离实际,空话大话、泛泛而论。二是言之无据。调查不深、情况不清,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三是无的放矢。对问题的成因分析不透,所提建议缺乏针对性和建设性。四是一案多事。问题罗列过多,建议主次不分,难以交办和落实。五是个案代言。要求为某个单位或个别项目增加人员和经费,既不是群众关心的热点,也不是大政方针的建言。这些质量不高的提案,不仅难以推动和改进工作,也影响了提案办理协商的成效。因此,做好政协提案工作,必须坚持“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原则,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形成一批“立意高、选题准、情况明、分析透、建议实”的高质量提案。
围绕大局选好题
提案要提得好、提到点子上,提得有价值有分量,必须紧扣中心、围绕大局来选题立意。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政协提案要紧紧围绕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汇聚正能量这一大局,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前瞻研究,树立问题导向,努力使提案选题与党政工作合拍、与改善民生合拍、与自身优势合拍,为发展出招、为改革发力、为民生献计。选题时,要做到“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即选准一个问题的切入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防止题大口号新、务虚不切实。
深入调研摸实情
有些提案之所以内容空泛、缺招少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调查研究不够。搞好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提高提案质量的法宝。调查必须要“沉”下去。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网络技术的普及,我们往往习惯于看材料、听汇报、下去“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了解不到真实情况。要身入基层、心连实际,听取群众的诉求、找准需要解决的问题。既要运用好召开调查会、研讨会、走访调查、蹲点调查、“解剖麻雀”等传统方法,又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信息技术开展资料调查、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还要将提案选题与承办方协商咨询,与承办方一起有针对性地选点,开展专题调查和随机调查。研究要“钻”进去。常言道,“三分调查,七分研究”。研究,就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弄清问题的性质、分析问题的症结,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注重实效献良策
提案的质量高不高,体现在是否有效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提案的对策建议要求“实”,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行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关于改变行人靠右行走习惯减少交通事故的建议”“关于恢复‘中山装’为正装的建议”等提案,既于法无据,又难以办理。还有些提案提出的建议过于原则,不外乎“领导重视,增加投入、政策扶持、宣传引导”等,缺乏可操作性。所以,高质量的提案应当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问题的个性中找到共性,从苗头中找到倾向性,并认真研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了解党政部门的工作进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瓶颈所在,在知情明政的基础上提炼出系统而不零碎、深刻而不肤浅、务实而不空泛的建设性对策建议,真正使提案言之有理、建议有方、协商有据、监督有力。
集中智慧出精品
群策群力、集中智慧,才能形成高质量的“精品”提案。首先要注重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来自各行各界,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是党委和政府熟悉民情、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桥梁和纽带,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各族各界的群众。委员提出高质量的提案,使社会各群体中分散的意见、愿望得到系统、综合的反映,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政协提案委员会应在宣传提案知识、征集提案线索、拓宽知情明政渠道、协助开展调查研究、帮助撰写提案等方面为政协委员搭建平台、搞好服务;协助委员选取那些党政所需、群众所盼、自身所长的问题,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建立政协委员与政协组织、党政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拓展委员参与提案办理协商和知情明政的渠道;积极宣传优秀提案和提案办理协商的典型事例,充分发挥高质量提案的示范效应。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同时,要把提案作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善于借助专家学者和各方面力量,真正把提案提出的过程变为广泛协商、发扬民主、集中智慧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还要注重通过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发掘提案线索,开展提案质量评价,促进提案办理协商,努力创新提案工作形式,在全面提高提案质量上下功夫。
(作者系江苏省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