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2日 星期日

    中国音画《清明上河图》倾倒德国观众

    作者:本报记者 柴野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2日 05版)
    图为演出现场 柴野摄

        当地时间7月7日晚,“2015感知中国—吉林文化周”活动在德国首都柏林隆重举行。吉林省民族乐团向德国观众献上了一台风格迥异的音乐会——中国音画《清明上河图》。这部大气磅礴的音乐史诗再现了中国古代场景,以独具特色的感染力倾倒了现场观众。

        本次文化周活动是吉林文化首次亮相德国。音画《清明上河图》由著名民族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史志有创作,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画卷《清明上河图》为音乐素材,是一部风格独特的史诗性民族音乐作品。

        伴随着民族乐团的精湛演奏,一幅历史的画卷展现在观众眼前——商队赶集、集市惊马、汴河两岸、酒旗迎客……纷繁的市井画面鲜活生动。几十种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合奏的音乐,伴着画面把人们带入万里之外的中国。整部作品在突出民族旋律的同时,还加进了大提琴、竖琴等西方音乐元素,一共用18首风情各异的乐曲,完成了对《清明上河图》这一伟大画作的音乐呈现。优美的音乐和独特的地域风情画卷给观众带来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

        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有的乐曲轻松活泼,把观众带入一种喜庆的气氛;有的热烈欢快,引得观众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演出结束,乐声停止,片刻的沉寂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柏林观众对民乐团的演出赞叹不已,许多人久久不愿离去。

        德国商会负责人克罗格对记者说:“没想到用中国式乐器也能演奏出一场令人折服的交响乐,让人感到中国音乐竟是这么优美动听。”德国外交部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毕满天说,他虽然在中国工作、生活了12年,但直到4年前,才有机会到吉林,而现在他才第一次接触到吉林的文化和艺术。他称赞说,吉林民族音乐团以交响乐协奏曲的形式演绎中国文化,这种形式更容易让世界接受中国音乐。

        吉林省文化厅厅长马少红女士告诉记者,吉林省与德国有着深厚的情缘。在20多年的时间里,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中国一汽集团公司与德国大众及旗下奥迪公司始终保持着密切而友好的合作关系,一些如“啤酒节”“卷心菜节”等德国传统节日也开始在吉林流行。

        她还给记者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在中国人群中带有Rh血型的人数极少,而白色人种中有这种血型的人相对较多。一位生活在吉林的德国15岁少年瓦格纳在2012年发出倡议,号召带有此种血型的德国人为中国人献血,一时间竟有30多位德国人报名献血。

        文化周期间,“大美长白山”美术摄影作品展、“长白风韵”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也与德国观众见面,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示吉林壮美的自然风光、绮丽的人文风情、独特的地域文化。此外,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办方还举行了图书展赠活动,用一批中国味道和吉林文化色彩都很浓的图书,让德国民众更真切地感知中国,认识吉林。此次“感知中国”携吉林文化来到德国,用文化艺术的语言与德国民众对话,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友谊。  (本报柏林7月11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