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为了尽快实现科技领域的中国梦,我国科技工作者是怎么做的呢?《创新路·科学人》栏目应运而生。从这组报道中,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尽管学科背景不同,人生经历迥异,但科技工作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做科研踏踏实实,搞创新坚持不懈。
他们有独到而长远的科研眼光。范云六院士,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意识到刚刚诞生的基因工程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不顾周围的怀疑,坚定地开始研究质粒分子生物学,开创我国这一领域研究的先河;中科院院士赖远明,在出差的火车上第一次听说“冻土”概念,得知我国有大量相关问题亟须解决后,与冻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有坚定而专注的科研精神。“麦田指挥家”茹振刚“用心聆听麦子的声音”,不感枯燥;赖远明院士在隧道采样时不幸负伤,依旧坚持;广州佳都集团董事长刘伟认为“乐趣是工作的动力”。他们潜心钻研,不骄不躁,乐在其中。正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认同的观点:“不断清零才能轻装前行。”
他们有一颗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武汉大学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站长于丹,在大学毕业参与“黄河调研”中发现,我国对水生植物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从此立志要探寻神秘的水生植物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于本水年幼时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苦难,从此,为祖国研制先进武器就是他的梦想,一路拼搏,最终成为防空导弹专家。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助推器,光明日报的这组报道及时有力、意义深远,必将召唤更多青少年投身到科研兴国、创新创业的时代洪流之中。
(山东胶州读者 杜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