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星期六

    国家卫计委:正在积极推进全面二孩政策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07版)

        何时国家才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这个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一些家庭正在焦急地等待着。10日,在国家卫计委召开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进展情况发布会上,卫计委表示,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积极推进全面放开二孩的相关工作,并就社会抚养费、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等社会热点问题给予了回应。

     

    全面放开二孩:研究论证工作正在进行时

     

        目前,一些家庭对全面放开二孩有诸多诉求,对此,国家卫计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司长杨文庄表示,他们已经关注到社会有很多的呼吁和期待。

     

        杨文庄介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既说明了当前的主要任务,也对未来的目标和方向作了规划。”

     

        他表示,当前主要任务是继续组织实施好单独两孩政策,加强初生人口的监测,加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为下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创造环境、奠定基础。同时也要积极做好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研究论证工作。

     

    单独二孩政策“遇冷”:受收入、抚育成本、住房、年龄等多因素制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1687万,比2013年增加了47万,一孩出生人数减少,二孩出生人数明显增加。杨文庄对此进行了分析,这是近年来出生人口增幅最大的一年,主要是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产生的效应。有专家认为,2014年我国出生人口呈现跳跃式上升。

     

        杨文庄指出,单独二孩政策目前实施平稳有序,再生育申请数量平稳增加。监测显示,2014年七八月份,全国每月申请量达到15万对左右,目前稳定在每月8万~9万对。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有145万对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139万多对办理了手续。

     

        对于社会上有单独二孩“遇冷”的说法,杨文庄表示,这说明在政策没有出台或者出台之初,人们的生育意愿确实很强烈,呼吁政策出台,这是生育权利的需求。当政策出台后,允许这部分人群生育第二个孩子了,他们又有很多现实的考虑,经济收入、住房条件、子女教育、抚养成本、年龄,以及夫妻俩的双方父母能否帮助带孩子,考虑的因素就很多了,所以说有的夫妻即便有生育意愿也可能会准备一段时间。

     

    社会抚养费的去留:仍有存在需要但也有一些问题

     

        作为维护生育秩序的手段,杨文庄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社会抚养费仍然有存在的现实需要。社会抚养费存在的一些问题,国家卫计委也很关注。他反复强调,“要求依法规范征收主体和征收行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做好信息公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杨文庄指出,社会抚养费是国家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者的经济限制措施,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制度。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沉重压力没有改变等因素,决定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杨文庄还表示,2014年卫计委也对社会抚养费征收办法做了一些修改,准备上升为国务院的条例。国务院法制办在网上向全国公开征收意见时,收到了全国很多意见,“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希望对某些条文进行调整的。”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按照《立法法》的要求,根据社会的反映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需要,继续做有关工作。

     

        “具体什么时候能实施,我还没有一个准确答复。”杨文庄说。

     

        (本报北京7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