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0日 星期五

    视点

    金融市场也是舆论战场

    ——美国利用舆论操控市场的启示

    作者:万喆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0日 12版)

        对未来经济变量的预期是影响当前经济行为、特别是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谁能主导市场预期,谁就能影响市场价格。而对市场预期的主导,需要强大、专业而精准的信息传播,需要掌控金融市场的舆论主动权。在这方面,美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四两拨千斤”式的舆论操控战术,并在近年来经济复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面临的货币政策形势尤为复杂。一方面美国经济需要复苏,衰落的预期可能会动摇美元信用的世界地位;另一方面正在恢复中的美国也不愿美元过于坚挺。如何在市场上引起适当的波动,同时避免对美国经济金融造成冲击,对于作为如此大体量货币的操纵者,需要极高的技巧。充分利用舆论,以静制动,巧妙释放信息,避实就虚,步步为营,精准把控预期,后发先至,是美国控制市场的关键。

        美国能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率先走出来,QE(量化宽松)是极大的助力器。但QE所体现的战术掌控,是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其中,舆论对市场心理的操控,极为重要。

        QE3(第三轮量化宽松)公布之前,市场猜测不断。美联储充分利用了这种人心惶惶的预期,进行了相对应的舆论准备。2012年8月,美国公布了一连串积极的经济数据,美元显著上涨。8月31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演讲强调,QE3不会轻易使用,但“绝不放弃”,而且“随时会启动”。媒体将这种故弄玄虚再做放大。全球市场为之大震,汇市、股票、石油、黄金纷纷调整。一周多后,媒体又透露,美联储“有消息”称,当周将推出有利于经济反弹的利率政策。美元即刻从4个月的低点开始反弹。9月13日,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召开,机构与媒体预期将公布QE3,美元汇率持续走软两天。会议果然公布QE3。半个多月时间内,美元汇率戏剧般地几起几落,但最终稳定着陆,全球金融和原材料市场也随之沉浮跌宕,而这一切只源于美联储释放的几个消息。

        QE的退出也绝非易事。QE使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3.91万亿美元。如何平稳地功成身退?如何有效地向市场沟通政策意图,收缩货币的同时保持市场稳定和经济繁荣?美国再次在舆论场上布局。

        2013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数据开始有向好迹象。5月,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发表国会证词,故伎重演,金融市场一波三折。伯南克先是强调提前收紧政策将带来巨大风险,美元指数即刻受到打压,非美货币大幅上扬。随后,伯南克又指出劳动力市场近期显示出一定的改善迹象,令市场猜测货币政策会收紧,非美货币瞬间逆转,快速下跌。之后,美联储会议纪要显示联储成员间对退出QE意见分歧明显,市场失去动力。6月,美联储表示,美国经济扩张强劲,当年晚些时候将开始减缓购债计划。市场反应极其强烈,美元、贵金属、原油和铜价飞流直下,全球股市全面下挫。然而,接下来数月,任市场焦躁苦猜,舆论讳莫如深。到了11月8日,机构数据并不乐观,美联储忧心忡忡表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仍有“可怕的下滑”。市场估计货币宽松政策将会延续,但反应已渐渐趋缓。12月,美联储突然宣布QE开始退出。此时,市场基本筋疲力尽,略挣扎了几下,就恢复了平静。

        回顾这一过程不难发现,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利用对市场预期的心理操控,牢牢控制着美元的汇率。通过美联储各种时机恰好的出笼公开和内部消息,以及机构数据的配合,美元和市场基本保持稳定,本来备受争议的QE政策及其退出都变得顺理成章。

        仔细研判美国在QE的进退中所采取的舆论手法,我们会发现,其舆论的影响力不但体现在对预期的引导上,也包括对预期的对冲、最终精准把控市场。舆论影响者不但包括媒体,还包括专业机构及人员、政府声明、公开消息和小道消息。舆论引导有系统、长期、持续,并且一定有前瞻性和充分预案。美国利用舆论,不断调整市场心理,使其在极端的焦躁中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周而复始,使市场进入一个微妙循环,保证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和最小副作用,进而引导全球的投资者,带着美国所期望的汇率,引领美国经济渐渐走向复原。

        市场的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全和对称的,信息对心理预期继而对市场影响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金融市场不只是金钱的战场,也是舆论的战场。

        (作者系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