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

    铭记苦难历史塑造英雄群像

    作者:本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8日 11版)
    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海报。资料图片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影视佳作层出不穷,一些经典作品在世界影视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尊重历史真实是核心

     

        今年,抗战题材电视剧再次成为荧屏上的热门剧和关键词。如何评价中国的抗战史,记忆并思考那场深重的灾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创伤;如何追忆与缅怀上千万同胞同仇敌忾、慷慨赴死的灵魂……成为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一直在追寻和探索的问题。“抗战影视作品都应正视历史,尊重历史真实是抗战剧创作的核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委员会高级编辑陈芳认为。

     

        6月,中央电视台推出的4集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真实、客观呈现了德日两国对待二战这段历史的态度以及产生的不同影响。网友们评价说,这部纪录片从客观角度阐述了历史问题,真实可信,很多珍贵的历史镜头难得一见,做到了用史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引人思考。

     

        电视剧《东北抗日联军》于7月4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这部电视剧全景式展现了东北人民抗战的不朽历史和东北抗日联军气壮山河的英雄事迹。《东北抗日联军》将重大历史题材与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巧妙相融,制作精良场面恢宏。“这一次,不同于以往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它以全景式描写了抗日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讴歌了革命英雄舍身卫国、英勇抗日的精神,是一部区别于以往作品的年代史诗鸿篇巨作。”导演李文岐表示。

     

        近期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两部纪录片《烽火1937》《大抗战》充分尊重历史真实,以大量的史实材料、亲历者口述等客观表现手法,再现了一段段真实的历史记忆。《烽火1937》以日本战争亲历者的口述为主线,以日本国家历史档案为佐证,走访大量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从日本的视角客观审视“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起因,揭示出当年日本军政当局蓄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弥天阴谋。《大抗战》本着实事求是、用史实说话的态度,挖掘出1000余小时由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整理手稿、通讯、报纸文摘等重要文献千余份。对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至日本投降的14年抗日战争,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生动的历史回顾。

     

    回归理性创作是关键

     

        抗战剧在经历了“神剧”“雷剧”的搅局之后,认真总结了创作的经验和教训。新一轮抗战剧逐渐回归理性创作令人欣慰。

     

        一大批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也将为抗战70周年献礼。电视剧《飞虎队》是一部重新翻拍的红色经典,根据刘知侠所著的《铁道游击队》改编而来。时隔多年之后,导演用全新的手法重塑《铁道游击队》,传承红色精神,向经典致敬。电视剧《马上天下》是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徐贵祥同名小说的军旅剧,讲述了一个不想打仗却又智慧非凡的战争英雄的故事。导演高希希认为,“这是我10年来看到的最好剧本,因为作家写出了战争题材的终极命题,那就是不战。”

     

        另外,一大批根据真实史料创作而成的纪录片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中,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日本战犯忏悔备忘录》《七三一》《代号保尔》《潍县集中营》,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燃烧的影像》等,都根据尘封的历史遗存、最新史料的披露和新近挖掘的采访成果进行重新梳理诠释,力求通过真实影像的传播铭记历史,唤起伟大民族的觉醒。

     

        除了电视剧之外,抗战题材电影回归理性创作也同样值得关注。八一电影制片厂推出的大型抗战史诗电影《百团大战》将于9月1日上映。影片根据抗战时期的重点战役——百团大战演绎,是首部以电影形式呈现百团作战恢宏史实的影片。“105个团作战的场面不容易控制,头绪众多。为了清晰呈现这一重要战役,我们在艺术创作上将百团浓缩成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团,在百团作战大的格局背景下,结合朱德、彭德怀、左权为龙头的延安领袖群的战略构想,梳理出主线突出、内容精彩的篇章结构,使整部电影既尊重史实又有精彩的故事呈现。”导演张玉中说。

     

        今年,抗战题材影视作品扎堆献礼,在创作上逐步回归理性,传递出了有价值的审美品位和有意义的思想内涵。

     

    发掘人性之光是精髓

     

        作为战争题材的一种类型,以影像化的形式,艺术地再现这段没齿难忘的苦痛岁月,一直在我国的银幕、荧屏上经久不衰。回顾那些经典作品,《一江春水向东流》《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影片,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一部分。这些经典影片从不同角度透视和反思了抗战历史,传达出对和平和正义的呼唤,挖掘出了民族精神与人性之光。

     

        “真正优秀的影片不是为了功利目的,是为艺术本身而做的。战争题材的现代转化,旨在如何让过去的历史事实产生与今天相关的共鸣,如何发掘新的价值观念,重新审视过去的历史,能够与今天的所思所想不要距离更远,才能更加打动大众。”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研究所副教授詹庆生坦言。

     

        “在尊重历史与坚持美学追求的语境下建构抗战叙事,直面惨烈历史,重塑御寇英雄,拓展抗战题材影视作品新的视角和空间,才会赢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度。”陈芳认为,在抗战剧回暖的今天,在创作中发掘人性之美尤为重要。

     

        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不应仅是场面的突破、视觉的奇观,还应基于客观的历史,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让观众在泪水与感动中,触摸到厚重的历史,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本报记者 牛梦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