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8日 星期三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

    在这里,铭记苦难与辉煌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概览

    作者:本报记者 龚亮 靳昊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8日 09版)
    ▲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国内外各种版本。本报记者 靳昊摄
    观众在观看展览。新华社发
    观众在观看展览。新华社发

        当年抗日战争的烽火从这里烧向全国,如今一座抗战纪念馆在这里无言诉说。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坐落于北京丰台宛平城内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隆重推出《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览,于7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

     

    一个展示中国抗战历史的窗口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抗战纪念馆序厅,一座名为《铜墙铁壁》的大型浮雕映入眼帘。浮雕上矗立着抗日将士、耄耋老人、青春学子……他们目光坚毅、同仇敌忾。正是因为全体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必胜决心,中华民族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耳边的《大刀进行曲》激越有力,将人们的记忆拉回到了中华民族最危亡的时刻!

     

        从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战争,中华大地早已千疮百孔,但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走向团结与强大。白墙红字印刻着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大事记”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与辉煌。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围绕这一主题,展览分为中国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日军暴行、东方主战场、得道多助、伟大胜利、铭记历史共8个部分。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仿佛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抗战的伟大征程。

     

    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

     

        从1874年到1930年,一幅日本近代侵略中国示意图直观地展示出近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东方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全民族抗战的号召,组织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大批抗日英雄转战于白山黑水间,血洒东北大地。

     

        1937年7月,“七七事变”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走近以“七七事变”为主题的半景画,通过声、光、电技术的运用,油画立即变得浓烟飘动、战火纷飞,有如身临当年的卢沟桥畔。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联起手来,浴血奋战,共御外侮,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图谋。

     

        “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这封刻在柜子上的特殊家书,是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出川抗战前给妻儿留下的,它成为300多万川军将士浴血抗战的重要物证。

     

        橱窗里静静摆放着各种版本的《论持久战》。1938年5月,毛泽东同志撰写的《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犹如抗战中的灯塔,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战的战略方针和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

     

        展厅中,一幅百团大战的示意图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爆发。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

     

        抗战爆发后,印尼华侨女青年李林毅然回国参战,任八路军第120师6支队骑兵营教导员,后在1940年4月牺牲,年仅24岁。照片上的她,面庞清秀、风华正茂。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高度评价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战场上的抗敌斗争,还展示了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毛岸英、胡济邦、唐铎,及海外华侨在侨居地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贡献和牺牲。

     

    铭记历史,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中国人民一向热爱世界和平,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细读展览的结束语,令人沉思。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一面旗帜上,一位日本友人写下了这八个字。旁边黄色的旗帜上,另一位日本友人赠语“日中不再战,日中永远和平”。因为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所形成的抗战精神,就镌刻在纪念馆的墙壁上。走出纪念馆的每一个人都将永远铭记。

     

        (本报记者 龚亮 靳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