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4日 星期六

    文化视窗

    一曲民族团结的弦歌

    ——走进《丝绸之路传奇》剧组

    作者:蒂尼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04日 09版)

        “一定要把我们的木卡姆文化拍出来,一定不能让它被遗忘在新疆,一定要让它走向全国!”说这话的是新疆和田地区木卡姆乐团的一位老艺人,他激动地拉着《丝绸之路传奇》编剧景宜的手,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连说了三个“一定”。对景宜而言,这三个“一定”意义非常。

        由景宜编剧、王文杰导演的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正在新疆和田地区拍摄。木卡姆乐团不少演员都参与了该剧的拍摄工作。全体剧组人员都心怀同一个梦想——让新疆的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记者也在数日的跟踪采访中,亲身领略了这批优秀的民族文化工作者们不畏高温炎热、努力弘扬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拳拳之心。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中国与亚欧大陆的文化交流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古道上曾演绎过无数中华各民族交往融合的史诗篇章,而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讲述的就是其中一个歌颂真与善的故事。该剧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重点电视剧项目的首部拍摄剧目。剧中各族干部群众为发展民族工业、传承丝路文明无私奉献,真实再现了新疆各民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光辉历程,也跃动着民族团结的时代脉搏。

        从江苏的南京、无锡、盛泽,到浙江的乌镇、桐乡,再到新疆的和田、吐鲁番,来自全国各地11个民族的200多名演职人员、50多辆工作车,横跨大漠戈壁,穿过天山草原,行程两万五千里。拍摄过程充满艰辛,在吐鲁番拍摄的时候,每天都有两三个人中暑。是什么让这些艺术家如此投入?“如此不远万里、大费周章,因为源于内心的使命感。迄今为止,我国全面展现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大戏还很稀缺,我们既然拍了,就要有舍我其谁的精神,把它拍到最好。”导演王文杰说。

        “拍摄《丝绸之路传奇》这部剧有三个难点,一是从浙江到新疆转场距离长,二是多民族演员的构成导致语言障碍,三是民族题材影视剧在市场中的生存比较有压力。”景宜顿了一顿,又坚定地说,“但决不能因此就把中国璀璨的民族文化束之高阁。比起锦上添花,文艺工作者更重要的责任是雪中送炭。只有在文化领域不断努力,创作优秀的民族题材作品,才能更有底气地开拓民族团结的未来图景。”

        从抗战剧、古装剧到近年飞速崛起的都市剧、网络剧,都昭示着中国电视剧产业的蓬勃发展。相比之下,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作品虽不乏优秀之作,但从数量和影响力上看仍难与其他类型的作品抗衡。然而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北京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像景宜、王文杰这样情系少数民族文化的文艺工作者也看到了前方的曙光,一面是鼓舞雀跃,一面也深感任重道远。

        “任何事物想要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文化势必要先行,只有做到彼此了解,才可能有更深入的互通合作。”景宜以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为例介绍说:“热情奔放的新疆舞会让每个人了解到他们的好客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进而想要结交为友,这便是文化的力量。”

        众多文化载体中,影视作品的表现力最为强大和直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的《丝绸之路传奇》,便是这样一位本土文化色彩浓厚的“文化使者”。“如果这部电视剧的播出,能带动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剧作品的诞生,那么这块引玉的砖便没有白抛。”该剧的另一位导演赵立军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