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贵州省威宁县板底乡板底中学的学生在表演彝族“铃铛舞”。彝族“铃铛舞”是源于彝族祭祀文化的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舞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流传于乌蒙山区的彝族同胞聚居区。舞蹈无音乐伴奏,全靠鼓点及舞者摇响手中的铜铃来统一动作。目前,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彝族“铃铛舞”已走入当地的中小学校,被列入部分校园的“大课间操”进行传承。新华社发(杨文斌摄)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