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30日 星期二

    行进中国·创业创新的故事

    “战舰外科专家”罗俊华与海军雷达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陈杰 刘淼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30日 06版)

        在海军雷达修理界,提起“战舰外科专家”,人们就会想到南海舰队装备部某部高级工程师罗俊华。

        1989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罗俊华,在基层一待就是26年,出色完成了历次海军新型雷达装备入列的大修改造、维修保障、备件生产和科研攻关,荣立三等功两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一项,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8年,某舰艇出海执行任务前,某新型雷达天线不能对远距离小目标实施搜索和跟踪。由于生产厂家技术限制,该型雷达检测维修对国外专家依赖较大。为进一步掌握该型雷达修理主动权,上级专门请来罗俊华与国外专家一起检修装备,希望能有所收获。厂方专家提出暂缓出海、拆卸回厂检测的意见。舰艇出海怎能耽误?罗俊华据理力争,并立下“军令状”。他带领团队按照自己独创的“雷达故障现场摸排四步法”查明了故障,随后,又带领技术骨干连夜进行电路板制作,最终,在舰艇出海前两小时,成功研制出某备件,修复故障。根据此次修理申报的《某型雷达收发系统可靠性改造》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前不久,某舰执行任务前雷达突发故障,一位领导找到罗俊华说:“该型装备已修理过,但不仅没有排除故障,还使故障扩大了,你敢不敢上?”罗俊华略微沉思后说:“上,有什么不敢上。”他检测后,根据故障现象说:“必须研制出一套快速检测设备,不然,光整体检测就需要三四天,舰艇出海就要推迟。”他带领团队根据前期对装备的掌握,经过一个昼夜的苦战,成功研制出某型雷达便携式相控检测系统,并以此迅速找出并排除舰艇故障。罗俊华的发明将以往至少需三天的整体检测项目,缩短至1小时,对战损战舰重返战场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因国外技术垄断,外国引进雷达维修备件短缺、维护成本巨大。“不解决这些问题,装备保障永远受制于人。”罗俊华说。通过细心观察和学习,罗俊华和他的团队完全掌握了装备参数和易发故障特点,采用基于可编程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全新理念,对原电路进行重新设计改造,终于研发并仿制成功稳定性好、集成度高、体积小、成本低、便于维护的备品备件,仅此一项,年均产生300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2005年以来,罗俊华结合维修保障实际撰写《某型雷达4分机检修方法概述》《某型引外雷达远海技术保障思路》等多篇论文,组织完成某大型主战雷达部分关键器件可靠性分析研究、发明革新某型雷达便携式相控检测系统、某型舰艇导弹武器系统改装科研项目等10余项,这些科研革新均在军队得到了实践检验和应用。(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陈 杰 刘 淼)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