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21日,“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开幕。展览展出了20位摄影师的200多幅作品,他们分别来自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傣族、拉祜族、彝族、藏族、达斡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这些摄影师作为本民族文化的亲历者、见证者,用相机记录了家园的瞬间或变迁,在镜头中倾注了他们对家乡故土的关注与热爱。其中维吾尔族摄影师艾热提·艾沙获得了“少数民族摄影师大奖”,蒙古族青年摄影师德戈金夫获得了“少数民族青年摄影师资助奖”。此展览将持续到7月20日。
“中国少数民族影像志”系列栏目特别择选出“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作品展”中的部分作品,向读者展示更真实、更深入的少数民族影像文化。
近几年,随着一些少数民族摄影师的崛起,少数民族摄影师拍摄自己民族这一现象正成为中国摄影界一道独特的风景。为此,我从2009年起开始策划有关少数民族摄影师的展览,先后在大理摄影节、贵州摄影节以及北京映画廊举办“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联展”。参展摄影师全部为少数民族,拍摄题材也都是自己的家乡和民族。这些摄影师的作品流露出一种对本民族最真诚的爱,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入关注。
其实中国从来都不缺少数民族摄影师,我强调这一点也并没有特殊的意思,它只是一种现象,并且这种现象正逐渐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曾经,有很多优秀的汉族摄影师也拍摄过少数民族,比如庄学本、吕楠等。他们的作品在任何时候都会熠熠闪光,透射出伟大的人性光芒。所以,其实谁来拍摄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你要真正了解、热爱和尊重这个民族。
在过去的摄影编辑生涯中,我见过太多所谓“少数民族风情”的照片,这些照片大多是一种采风式的拍摄样板,充斥着华丽和矫揉造作。这种外来的观看让观众产生很大的误读,并且让我们无法看到少数民族地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人文风景。而且,这种在中国各种摄影展和摄影评选中广为流行的拍摄手法也影响了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摄影师。
所幸的是,通过这几年“故乡的路”摄影展,我们逐渐挖掘出很多真心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懂得如何真实记录自己民族的少数民族摄影师。本次“少数民族摄影师大奖”入围的20位摄影师,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部分。在他们的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天堂一样的美丽故乡,重新感受到故乡曾经给予我们的美好品格——诚实、快乐、尊严和爱。
在他们的照片中,故乡的路就在眼前,而这条路可以带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