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8日 星期日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让世界倾听中国生态“好声音”

    作者:本报记者 叶乐峰 柳路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8日 03版)

        美丽中国、多彩贵州、爽爽贵阳。6月27日上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举行,这是贵阳至今连续成功举办的第七次年会。经过精心培育、发展,论坛已然成长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实践的“中国窗口”。

     

        新常态下的新行动

     

        此次论坛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为主题,共设置了3个专题高峰会议、32场分论坛、39场活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论坛,无论层次、规模、与会嘉宾的数量和级别、所处历史时机等,均远超往届。

     

        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在开幕式上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关心论坛活动,会前视察贵州听取汇报时指出,该论坛是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论坛对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发出了中国的声音,2015年年会要精心组织,把这个论坛、年会办好。

     

        “论坛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积极探索新常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新举措。”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欢迎致辞中表示,贵州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论坛之所以能获得这样一个发展的生机,应该说是顺应了人类发展大势,适应了我们国家发展到新的一个阶段的重大需求。这不仅反映了经济上的转型升级,也反映了一个包容性社会的成长,而且反映了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对于下一代的关注和民生的巨大需求。”论坛秘书长章新胜说。

     

        与会嘉宾点赞中国行动

     

        对于中国政府在环保上的努力,爱尔兰前总理伯蒂·埃亨表示了赞赏:“中国的战略思维、地位以及在可持续发展、环保方面的立场很重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引领各国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他还表示,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这并不是中国单独的责任,而是全人类的责任。

     

        “论坛的主办方勇敢地发挥了领导作用,展现了远见卓识。”韩国统一部前部长柳佑益说,我们高兴地看到论坛虽然历史不算很长,但是已经抓住了危机的本质,并且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已经体现在了国际的政策和战略中,成绩斐然!”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全球气候变暖一定会得到各个国家政府的重视。”

     

        在瑞士联邦国务秘书、环境署署长布鲁诺·奥伯勒眼中,此次论坛是一次凝聚各国环境保护共识的很好机会。“要管理全球的资源,国际的合作非常重要,我们要有团结的战略,找到一个管理全球资源消费的公平办法。”

     

        共同携手应对环境挑战

     

        “今天的中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两个月前中共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更明确地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杜青林说,在同一个地球村,我们要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同舟共济、携手共进,实现共同绿色发展。

     

        “我们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为生态文明新时代注入强大动力。”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认为,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才能实行产业转型、升级增效,建设可持续能源体系。

     

        “瑞士是一个很小的国家,如果大家都像瑞士人一样使用自然资源的话,我们需要有三个地球,但我们不可能有三个地球。”布鲁诺·奥伯勒感言,必须采取一个智慧的方法来使用地球资源,“我们现在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共同应对这个挑战”。

     

        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自我救赎,也是人类的共同责任。在环境治理上,需要各国携手合作。正如肖卡特·阿齐兹所言: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我们绝对不能丧失这个机会而使我们的下一代受到影响,我们需要一个友好型的环境来保证和平、进步以及未来的繁荣。(本报贵阳6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叶乐峰 柳路)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