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萨克斯坦这个国名在我国领导人的外事日程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热烈反响。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决定同哈方开展产能合作,开启了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模式。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再度访哈,就“一带一路”倡议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达成重要共识。6月25日,应邀访问哈萨克斯坦的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阿斯塔纳会见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继续探讨两国互利合作有关问题。
哈萨克斯坦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是什么原因促使它在我国对外政策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
哈萨克斯坦于1991年12月宣布独立,1992年1月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尽管两国正式交往时间不长,但我国人民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同毗邻而居的哈萨克人民进行商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彼此早已结下深厚友谊。“远亲不如近邻”,中哈关系发展绝非“零起点”。
哈萨克斯坦独立后,中哈本着睦邻友好、互信互利原则发展两国关系,妥善解决边界等历史遗留问题,各领域合作迅速展开。2011年,中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独立20多年来,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领导下,逐步推进政治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奉行全方位外交政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哈萨克斯坦道路”。
哈萨克斯坦最初依靠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起家。哈政府未雨绸缪,将油气收入纳入国民储备金,用于国内大项目投资建设。哈政府还利用外资发展农牧业、加工业和中小企业,鼓励科技创新,努力建设贯穿欧亚大陆的过境运输走廊,推动产品出口多元化。1997年,为促进哈萨克斯坦北部开发,实现国家发展平衡,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以政治家的魄力,将首都自南部大城市阿拉木图迁至北部小镇阿斯塔纳,在平地上建起一座现代化都市,进而带动了整个北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振兴。
为应对国际经济不景气影响,哈政府于2014年出台“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斥巨资发展国内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运行。2014年,哈萨克斯坦GDP总值达2600多亿美元,人均GDP达1.4万美元,跻身世界经济50强。目前,哈萨克斯坦正朝着本世纪中叶跨入世界前30强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
同为快速上升的发展中经济体,哈萨克斯坦的发展目标同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谋而合,“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同中哈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也高度契合。双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更多共同语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动力更加强劲。
哈萨克斯坦曾经是苏联核试验场,苏联解体使哈萨克斯坦成为仅次于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的世界第四大核武器库。1992年,哈萨克斯坦签署《里斯本议定书》,宣布哈全境为无核武器区,成为世界上首个自愿放弃核武器库的国家。2006年,哈萨克斯坦又同其他4个中亚国家签署《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使中亚成为北半球首个无核武器区。2014年5月,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5个核武器国家签署《〈中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承诺不对中亚5国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或者其他核爆炸装置。今年4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这份议定书,表明中哈两国在维护中亚地区和平稳定方面有着共同诉求和迫切愿望。
为开创地区安全合作新局面,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在1992年第47届联大期间倡议成立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当时,国际社会并不看好这一机制,但中方认同亚信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一直坚定支持哈方为亚信发展所作的努力。2014年5月,亚信第四次峰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中方接任2014-2016年亚信主席国,习近平主席倡导建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中哈在地区安全领域的共识不断增多,协作进一步深化,共建地区安全合作平台的努力取得了新进展。
哈萨克斯坦国旗上有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这是哈萨克斯坦人民向往自由、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无所畏惧的化身。今天,这只年轻的草原雄鹰依靠自身努力实现了快速发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相信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领导下,哈萨克斯坦国家建设还将取得更大成就。在两国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哈友谊必将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