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7日 星期六

    实现碳排放目标:中国有信心有力度

    作者:本报记者 冯蕾 通讯员 胡佳楠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7日 02版)
    6月26日,甘肃众通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交易会上展示他们研发的汽车太阳能风能智能充电站技术。

    新华社记者 聂建江摄

        2014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可以顺利完成。我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6月12日,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字字铿锵。

     

        在今天看来,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中国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制定规划到完善制度,从行业推进到试点先行,从产业政策到区域规划,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主动实施一系列举措,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

     

        强化“硬约束”:未来五年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到45%

     

        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到15%左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

     

        对于未来五年能否实现目标,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李高表示,我国将全力推进相关工作。“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降低,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确保完成‘十二五’碳强度下降目标的基础上,‘十三五’还要继续设立强有力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力争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李高说。

     

        为实现目标,李高表示,“十三五”期间还要进一步加快全国统一的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不断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政策、标准体系的建设。

     

        提质升级:拓宽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关键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和提质升级发展,拓宽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

     

        事实上,我国近期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就体现了“双赢”的要义。目前,我们正在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努力,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提升传统产业和社会生活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各地加大政府对生态环保等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投入,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投融资新机制。同时,在对接全球绿色低碳需求中扩大国际产能合作,倒逼我国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小川说,“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成为实现这种转变的有效途径。

     

        合作推进:共建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近日,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促成今年12月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能够取得重大成果,中美双方决定进一步加强在页岩气、核能、碳捕捉、清洁能源和绿色贸易等五大领域的合作。

     

        “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早已开始,一直运行很好。两国还要开展碳利用技术的合作,将废弃的碳再次利用更加有利于节能环保。”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今年6月份将公布中国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预案,“我们是有自信的,而且是有很大力度的”。

     

        为了实现目标,中国正在扎实推进各个领域的减排行动——2020年,大中城市公交出行分担比率达到30%;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5%;民用航空单位客货运周转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1%左右。(本报记者 冯蕾 通讯员 胡佳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