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6日 星期五

    科技随笔

    科学不宜作“鸡精”

    作者:夏虞周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6日 10版)

        “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今年安徽省高考作文题一面世,这个原本在题目素材中的陈述句,被迅速改成了疑问句。在各种媒体上,人们纷纷指出,素材中谈到观察蝴蝶翅膀使用的是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它与光学显微镜不同,是电子成像,本身就是灰度成像,当然“看”不到颜色;而蝴蝶翅膀的颜色,既有来自翅膀鳞片本身色素的“化学色”,也有通过鳞片结构干涉、衍射和散射外来光波产生的“结构色”……总之,作文题目中“蝴蝶的翅膀本是无色的”的这个前提,根本就是错误的。

        审读这则作文命题,我们知道,出题者并无意探讨任何科学话题,不过是想引导考生,沿着“只是因为具有特殊的微观结构”,原本无色的蝴蝶翅膀“才会在光线的照射下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这个思路,让孩子们做一次“励志”“哲理”“心灵鸡汤”式的发挥。换句话说,所谓无色的蝴蝶翅膀,其实只是熬制这道“心灵鸡汤”的人工原料——“鸡精”而已。只是,这一次,这块“鸡精”选得不太妥帖。从这个意义上说,非要辨清蝴蝶翅膀其实是有色的,反倒像是大煞了风景。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科学,其实真的不适合当“鸡精”。

        在“心灵鸡汤”盛行的今天,将科学问题、自然现象信手拈来作“鸡精”的,还着实不少。原因就在于,它们往往距离公众不远,一旦和科学道理沾了边儿,寻常事物一下子就显露出令人震惊的意外效果。这恰恰是“心灵鸡汤”的最爱。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温水煮青蛙”的故事。而实验证明,青蛙的“智商”和“情商”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低,一旦水温让它感到有一丝不舒服,它绝不会如“心灵鸡汤”所讲述的那样一直在缓慢升温的水中“忍耐”,而是会毫不犹豫地跳出来。再如,孩子们从小就认定,大象最怕小老鼠,因为小老鼠会钻进大象的鼻子里!如此貌似合情合理的“事实”,纯系无稽之谈,同样也是宣扬“小能克大”的“心灵鸡汤”里的那块“鸡精”罢了。

        科学话题不宜作“鸡精”,是因为,自然运行所遵从的科学规律,与人文化的社会伦理、人生哲理之间,有着很大的错位,生拉硬拽在一起,会像“蝴蝶翅膀本无色”一样,似是而非,最终弄巧成拙。比如,中国古人讲“羊羔跪乳”“乌鸦反哺”,从道德层面,看上去都是作为“心灵鸡汤”不错的自然案例,然而,一旦用科学的方式道破大自然的实情——跪乳的羊羔,是因为体型长大,为了吃奶不得不做出的唯一选择;反哺的乌鸦,其实是在进行一种社交,其反哺的对象也并不是它们的母亲——由此,这样的“心灵鸡汤”,便不免显得矫揉造作起来。与其如此,倒不如向庄子学习,谈人生的放达,就让两条困在陆地上相濡以沫的鱼发出“不若相忘于江湖”的感叹;论远水解不了近渴,干脆让自己和鲋鱼来一场人鱼对话……这样的“心灵鸡汤”,原汁原味,哪用得上兜那么大的圈子,生要勾兑什么人造“鸡精”呢!

        对“心灵鸡汤”来说,它打动人心的第一要务,不是故作的思想深刻,更不是要为此编出一个貌似符合科学道理的美丽故事,而是要让真实的情感能够直达人心。想来,我们对高考作文,也应该抱有这样的态度吧。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