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5日 星期四

    舌尖上的安全 科技能做点啥

    作者:本报记者 陈海波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5日 06版)

        皮蛋容易铅超标,通过技术创新现在可以生产无铅皮蛋;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通过改进检测技术可以一眼辨真假……6月15日开始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科技创新如何保护我们舌尖上的安全,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但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监管环节,科技支撑都是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不可缺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告诉记者。

     

    解决食品安全隐患要靠科技创新

     

        源头上的种植养殖农兽药滥用和环境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非法添加、掺杂使假等问题,一直是我国食品安全的“心腹大患”。这些问题,最终都需要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

     

        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镉大米为例,这个由环境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解决途径有两个:土地修复和改良育种。“无论是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还是培育出对镉选择性不吸收的大米品种,都需要科技创新。”孙宝国说,袁隆平就正在做第二个工作。

     

        当土地还未修复、不吸镉的大米品种还未选育出来时,还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在大米的加工环节去除镉。孙宝国介绍,“大米中的镉主要跟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如果最终生产出的大米产品是作淀粉用途,我们可以通过研发使用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来把镉去掉”。

     

        类似的技术改进也用在了提高油炸食品的安全上。油炸食品容易产生一种名为丙烯酰胺的化学物质,摄入过多可能致癌。我国科学家从竹叶中提取了一种抗氧化剂作为食品添加剂,这个被名为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剂加入食用油后,可以使油炸食品里的丙烯酰胺大大减少。“这是我国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食品添加剂,是我国973项目的一个重大科技成果。”孙宝国说。

     

        科技创新还可以消除公众心头上的不安。“比如作为着色剂的番茄红素,以前都是通过化学合成,尽管安全性没问题,但公众还是不太放心。”孙宝国介绍,现在科技进步后,可以通过发酵方法生产番茄红素。而且,生产出来的番茄红素是天然产品。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门技术活儿

     

        食品的生产加工需要科技支撑,监管同样需要提高技术含量。“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手段、基础数据库等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需求。在食品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加强科技研究和成果应用,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检测标准等,非常有必要。”食药监总局科技与标准司副司长颜敏表示。

     

        检测水平不够,确实给我国食品安全带来过“灾难”,如2008年爆发的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很多人质疑,如此严重的违规为什么一直没被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跟当时我国对牛奶蛋白质含量检测所采用的凯氏定氮法有关。”孙宝国说。

     

        三聚氰胺事件后,监管部门对蛋白质和三聚氰胺检测技术做了重大改进,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更先进的检测技术,测定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和真蛋白质含量。

     

        除了监管部门,企业也在提高自己的技术监管水平。某食品经营企业负责人王捷伟告诉记者,他们开发了一款类似智能手机的设备,给每个员工配备。它会定时提醒员工检查食品的温度、毒素等,检测数据直接上传到企业中央服务器。

     

    食品安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需加强

     

        近十年来,我国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2014年,仅食药监管系统的科技项目就达2438个,科技经费投入4.2亿元。“我们有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电子溯源技术研究及示范’立项批复工作已经完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任务建议被纳入2016年优先启动的国家重点专项动议。”颜敏说。

     

        在颜敏看来,我国的食品安全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上建立了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如食品风险因子的精准检测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接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兽药快速检测试剂国内市场占有率提升到80%以上……这些科技进步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了极大保障。

     

        尽管如此,食品安全监管所需的基础科技储备和科技队伍水平仍然整体不足。面对产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不法分子手段花样翻新,食品安全监管的技术、装备、手段明显滞后。

     

        “我们正在加强与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全力跟进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工程的系统设计,加强标准基础研究、监管技术研究、检验检测技术及设备研究、安全评价技术和应急管理等研究,力争将食品监管技术列入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给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带动监管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颜敏告诉记者。

     

        同时,食品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将得到加强。据颜敏介绍,相关部门正在制定食品安全科技成果管理制度,规范并加强科技成果管理,促进食品安全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产生并应用于市场。(本报记者 陈海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