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起,敦煌莫高窟门票价格将从原来的旺季220元、淡季110元,分别上涨至260元、130元;甘肃麦积山风景区的旺季门票价格将于10月由70元上调至110元,涨幅达57%……年初以来,已有7地20家景区提高了门票价格,其中不乏违规涨价。
目前我国所有准公共产品类景区基本都采取属地管理,由地方政府负责资源保护、景区开发、日常维护、社区管理甚至经营事务,景区门票的定价权力自然也归地方政府所有。根据这一管理制度,景区门票收入最大的收益方是地方财政。
“掌握了景区定价权的地方政府的收入冲动,是多地景区频繁涨价甚至违规涨价的重要原因。”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窦群说,在地方政府眼里,景区门票收入虽不算多,但却是真金白银。
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看来,在目前景区的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谋利冲动是难以避免的。
根据旅游法规定,景区提高门票应当提前6个月公布。而秦皇岛在今年3月召开听证会后,就于4月1日起“火速”提价。
定价多少才算合理
一方面,游客对景区门票涨价“不买账”,另一方面,不少景区涨价的背后也有苦衷,南京莫愁湖公园便是其中一例。作为南京唯一一家自收自支的公园,莫愁湖今年3月宣布门票由27元涨到35元,然而公园办公室主任李军表示,即使提价,还是“入不敷出”。
李军介绍说,古建维护、园林养护等所有的营运成本都要公园自己消化,物价部门据此核算的价格是49块5毛6,比目前已涨价后的门票价格还高。
门票涨了,游客不开心,门票不涨,景区成本压力大。到底门票多高,游客和景区才能都能接受?刘思敏认为,不能简单地评价一个景区的门票价格是否该涨、涨多少,而应根据门票构成、用途,确定合理的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据此才能衡量一个景区门票价格是否合理。
然而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当前的景区门票价格定价机制并不明晰。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指出,我国大部分5A级景区依托于自然和文化遗产,由地方政府主导,没有统一、明确、完善的价格管理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相对含糊,定价机制也不甚完善。
在刘思敏看来,从根本上解决景区定价问题,要对景区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公益性景区实行免费或政府定价,市场性景区实行市场定价,而对于混合性景区则实行政府限价。
门票收入去哪儿了
百姓对景区门票乱涨价问题不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门票收入去哪儿了,似乎一直是个“谜”。
据了解,我国尚未就门票收入使用范围制定专门性法规,只有少数地方性法规对此作了简单规定。比如,根据2011年颁布的《湖南省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应专门用于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以及对风景名胜区内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
那么现实中,执行得怎么样呢?以湖南张家界景区为例来看,核心景区180元的门票中,真正用于景区的“运营维护成本”仅为71元,占票价的四成都不到。实际上,由于缺乏明确规定,门票收入的用途名目繁多,有的甚至被用于支付当地发展旅游业的广告费。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认为,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构成信息缺失,涨价依据和门票收支明细也不向公众公开,门票当中是否“打包”了灰色费用,外界不得而知。未来应优化景区听证会机制,多渠道公开公益属性景区的账本。
专家表示,“价格信得过景区”将为全国景区规范门票价格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要遏制景区门票不规范涨价现象,相关部门还应完善法律法规,明确门票收入的使用方式以及对不规范使用的惩罚措施,并加强监管,避免公共景区沦为地方政府的“小金库”。(本报记者 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