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云教育”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特征

    作者:王金涛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3日 15版)

        “云教育”环境下,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实现了空前的优化,教育水平、教育手段都在不断地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有力促进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推动教学方法革新,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拓展了新的途径,使之具备了新的特征。

        注重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

        随着信息网络的扩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未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把学生培养成为信息化的人。理所当然,培养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素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化素养应该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权威角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打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在一个开放、自由的系统中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未来教室”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教室的想象。在这个教室里,老师的手轻轻一点,所有的教程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终端设备与老师轻松互动。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教育中介重新认识。

        建立新型的协作式伙伴关系

        “云教育”环境下,课程资源的制作与发布不再是某些人的“专利”,许多的教育信息技术问题,可以说是“你离不开它,它离不开我”,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群体的聪明才智。在这样的背景下,那种狭隘的、封闭的教师文化必须被打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教师文化。

        在“云教育”环境下,学校内、学校间甚至更远的地区间的教师都能利用即时工具、手机短信、博客等网络空间等工具进行交流,教师集体备课,可以先分工,后合作,最后挂在指定的网络空间里供大家共享。这种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形成的教研文化,实现了教师自主性与集体性的有机结合,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得到集中体现。这样的合作发挥了教师个人的专长,实现了教师的共同成长。

        在“云教育”环境下,师生之间可以更好地分享、配合和演示教学成果。教育云资源系统是一个关键的技术整合云教育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孩子们开发才能和潜力,让他们获得更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教育博客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沟通,共同进步;还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在博客或微博里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的爸爸妈妈可以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且培养学生爱思考,勇于表现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注重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

        在“云教育”环境下,教师要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如果说合理有效的职前培训使新教师了解了一节好课的标准,了解了上一节课的各个环节、并认识到如何去组织、实施一节课,能够将自己所具有的知识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给自己的学生。那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通过不断实践,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研能力。

        在“云教育”环境下,网络协同教研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享教育教学资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先进的信息技术,有利于优秀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交流,教师很容易找到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目了然,但在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实是在扼杀学生的思维发散的能力。技术只是一个媒介,它为教研创造了新的条件和可能性,不是技术在改变教研,而是人在改变教研。因此,教师要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向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

        在“云教育”环境下,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的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