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3日 星期二

    边境线上的红色书屋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通讯员 潘兴强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3日 04版)
    老人正与看书的群众和官兵热烈地交谈着。本报记者 王瑟摄

        在中国与蒙古的边境线上,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热勒乡布河坝村有个远近闻名的红色书屋。71岁的哈萨克族老人恰力·阿布的哈斯木是这个书屋的主人,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文化传播者。

     

    守着书屋很开心

     

        走进布河坝村,远远就看到整个村里唯一一座有着夺目红屋顶的房子。

     

        这就是红色书屋。一位朴实的老人站在房前,长长的眉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恰力·阿布的哈斯木。

     

        这天恰巧是星期三,正遇到青河边防派出所的官兵前来送新书和光碟。12岁的孙女阿依克尔飞一样跑出家门,迫不及待地翻看这些新书。不一会儿,一群哈萨克族小伙伴们从村子的四面八方聚了过来,红色书屋里响起了快乐的笑声。

     

        看到这一切,老人乐得合不拢嘴:“这是我每天最高兴看到的事情。守着这个书屋,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们吗?所以我天天都很开心。”

     

        走进红色书屋,三面墙上那些镶嵌在相框里的已经发黄的老报纸、老照片最为显眼。细看报刊的出版日期,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横跨了半个多世纪。老照片上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人。书桌上,有几张封塑保护起来的报纸,最眼熟的是毛主席和库尔班·吐鲁木大叔握手的版面。

     

        布河坝村的居民都是哈萨克族,所以红色书屋绝大多数报刊书籍都是哈萨克文的。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哈萨克文的红色图书博物馆。

     

        老人的红色收藏源自他对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他说:“我是个苦孩子,是共产党和毛主席让我过上了好日子。从年轻时起,我就喜欢把伟人的画像、照片和刊登有党和政府重要政策、重大事件的报刊留存下来。收藏的报刊越来越多,已无处搁放。”

     

        1997年,老人将自家一间28平方米的小房子腾了出来,把收藏的“宝贝”集中放进去,给自家人看,也欢迎乡亲们来看。2006年,拜兴边防派出所的警官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了这些“宝贝”。2008年,阿热勒乡党委政府筹集资金,为老人建了一个35平方米的书屋,乡亲们把它叫作“红色书屋”。

     

    书屋是正能量的加油站

     

        恰力·阿布的哈斯木说:“现在红色书屋里一些儿童书和科技类书刊也有汉语的,因为现在的小孩子都学了双语,所以我鼓励他们多看汉语书。”

     

        在书屋的借阅人签名簿上,叶尔达那、吾力波森、努尔斯娅、哈拉哈提等很多名字都是用汉字写的。从签名簿上看到,截至今年4月,最后一个借阅人的序号是3369,说明来这里借阅图书的乡亲们还是很多的。

     

        老人说,来红色书屋的人分三大群体:孩子们喜欢看历史方面和对学习有帮助的书籍;农牧民喜欢看农牧业种植、养殖技术和法律方面的书籍,还有就是来参观的群体和个人。

     

        留言簿里的许多留言让人深切地感觉到,红色书屋是一个激发和聚集正能量的地方。

     

        黑龙江省援疆干部张相和写道:“红色书屋体现了哈萨克族老人对党的热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意义深远。我看后很受鼓舞,深感民族团结、祖国富强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黑龙江援疆干部,愿为新疆青河县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愿青河民富县强。”

     

        正是这种影响力,让老人的红色书屋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关注。2011年,在青河县委县政府和黑龙江省援疆干部的支持下,一幢95平方米红色屋顶的新房拔地而起。书屋里有电脑、桌椅、书柜、报架……一切设施,都是为老人“点赞”的组织和群众送来的。如今的红色书屋藏有各类报刊、文献资料、宣传画册4100余本。

     

    希望书屋一直办下去

     

        恰力·阿布的哈斯木的老伴米迪娜说:“早年生活困难,我们一家三代七口人连吃饭都成问题。可恰力一旦听说哪里有哈萨克文字的好书后,不管多麻烦多困难都要去买来。有一次,煮奶茶没茶叶了,我让他去买,可他转了一圈后买了两本书回来了。我当时就哭了。那几年,我都不敢随便给他钱。”

     

        红色书屋收藏的书刊里,有千金难寻的宝物。两年前,一个从内地来的收藏爱好者对其中一本《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八年来抗美援朝工作报告》的小册子特别感兴趣。这是老人1959年在布尔津县新华书店花一角钱买回来的。收藏人向老人开价10万元,倔强的老人硬是没松口。在他心里,这本小册子比金钱更重要。

     

        其实老人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个期盼,他希望红色书屋一直办下去,成为村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同时,他也希望红色书屋越办越大,管理得像一个正规图书馆,功能更多,更现代化。

     

        “我们今天的幸福日子是怎么来的?年轻人可以从这些红色图书里得到答案。这些图书更能让我们明白要为中国梦奋斗,为中国的富强奋斗。”老人坚定地说。(本报记者 王瑟 通讯员 潘兴强)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