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21日电(记者王斯敏)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在出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计划”(TTCSP)联合举办的“中国智库领导力交流项目”时表示:中国在现代智库建设上是后来者,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当前需要找准着力点,加强智库自身的能力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决策需要。
傅莹表示,中国加强智库建设是全球化新形势下的实际需要。当前正值冷战之后人类最大规模的全球化过程,随着外部环境急剧变动、自身实力迅速壮大,中国的国际角色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其他国家对我国的政策和意图更加关心甚至有疑虑;另一方面,随着西方世界实力的相对下降,中国提前被推向国际事务前台,必须积极思考如何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作出更大的国际贡献,这对中国智库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更紧迫的要求。
傅莹谈到,当前“智库热”席卷全国,智库建设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找准着力点。首先,智库应当与决策紧密挂钩,建言献策“管用、解渴”,这要求决策机构和智库形成良性互动,建立稳定的交流机制和供需平台;其次,智库不能仅仅解读政策,要努力研究前瞻性、战略性问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最后,智库要承担起政治和政策传播的社会责任,重视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和特征,增强在国际和国内的说服能力、传播效果。
如何加强智库能力自身建设?傅莹谈到,要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从体制机制上向现代智库转型;智库学者应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坚定信念,以扎实的学术探讨、牢靠的专业功底实现创新;要注重国际化和开放性,多“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国际合作,尽快缩短与国际智库之间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