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1日 星期日

    中美人文交流·部长论坛

    科技人文书写中美合作新篇章

    作者: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王志刚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21日 02版)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美两国建交以来,人文交流已成为推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共同构成支撑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自1979年1月邓小平同志与美国前总统卡特在白宫签署《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后,科技合作与交流就成为两国建交后历史最悠久、基础最扎实的桥梁,在两国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性作用。

        中美科技合作与人文交流紧密交织、相得益彰。中美两国科技人员在科研合作中缔结深厚的人文纽带,而两国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又为中美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书写了新篇章。自建交以来,两国相关部门保持了良好沟通,搭建了畅通的交流合作渠道,不断探索平等互利、务实高效的紧密合作模式。两国政府已经在基础研究、卫生、教育、能源、交通、农业、地震、海洋、气象、环保等领域开展了紧密的科技交流合作。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CERC)就是在两国科技界长期往来合作的基础上,在刘延东副总理的关怀和指导下,由双方产学研近100家单位组成的创新联盟共同推进的,旨在应对两国能源和气候变化挑战的高水平研发旗舰项目。

        中美青年科技人员互动频繁,交流活动丰富多彩。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建立6年来,两国青年科技人员的来往互鉴,推动形成了三项突出的机制性成果,即“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中美青年科学论坛”和“中国青年科学家访美计划”。

        “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自2004年开始,目前已成功实施11年,覆盖中国近30个省市。其间,共有约400名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一流学府的优秀青年学者来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青年科技人员共同开展交流与研究。

        “中美青年科学论坛”创建于2012年,每年在中美两国各举办一届,迄今已举办了7届。论坛邀请两国优秀青年学者就跨文化交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女性与科技、科研诚信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展开研讨,在不同文化间沟通交流,在和而不同中取长补短。

        “中国青年科学家访美计划”由科技部和美国国务院共同实施,每年10月由美国国务院邀请、中国科技部选派10位中方杰出青年学者赴美,进行为期12天的访问,参观美国国务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科学院等机构和多所相关大学、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旨在增进对美国科技管理体系和科研机构运作的了解,探索合作机遇。

        中美科技交流是实现国交民亲的高效催化剂。多位参与过“中美科技人员交流计划”(美方简称EAPSI)的美国博士生毕业之后又回到中国工作,正式受聘于中国科研单位,继续为中美科技合作事业贡献力量。通过参加科技交流活动,越来越多的美国青年了解中国,爱上中国,扎根中国。

        一名2004年参与首届EAPSI项目的学员坦承,起初他的美国同学并不理解他的选择,因为大部分美国学生对中国及其科研水平的了解不多。他坚持了自己的选择,项目结束后又申请在同一研究机构做博士后研究员。现在他留在中国工作,且担任一份英文学术期刊编辑。他每次回美国都会努力向美国学生推介EAPSI,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多年在中国学习工作的经历使他亲切地称自己是“EAPSI人”。这样的“EAPSI人”还有很多,他们不仅在项目合作中增强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还积极扩大EAPSI的影响。

        另一名美国青年学者在参与EAPSI访华期间遇到了知心爱人,博士毕业之后不仅再次回到中国工作,并在北京结婚生子、成家立业,长期扎根中国。一名从小就向往中国的美国姑娘,立志长大后一定要来中国,并为自己起了中文名字,EAPSI让她心想事成。她不仅在云南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做了一名志愿者,还申请参加了2010年的“中美青年科技人员合作研究计划”,在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做研究。结束工作回美国时,她说她爱中国,还要回来继续做研究。

        中美科技人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软实力的重要平台。科技领域的合作交流为美国科技人员打开了接触中国的窗口,使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更加直观真实。2014年,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工作组会议在宁夏举办,宁夏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农业领域的辉煌成就,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官员及专家们表示,他们想象中的中国西部是荒凉贫瘠的沙漠,而亲眼所见的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的绿洲,简直难以置信!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美国青年科技人员在中国切身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活力和中国人的可亲可敬,激发起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关注和喜爱。中国不再是一段遥远的神话,而是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中文也不再是难解天书,而成了他们不经意间的口头禅。参与中美青年科学家交流活动的美国学生中,有50%继续学习中文,坚持收听收看汉语广播电视,参加中文培训课程,阅读中文材料。这不仅开拓了美国学生的视野,也促进了中国软实力的传播。

        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两国科技人员“长流水、不间断”的交流为两国人民带来的是理解互信、兼容并包。科技合作,润物无声。我们将进一步充实两国人文交流中的科技内容,切实推动两国科技人员的交流互访,全面提升两国科技创新的合作水平,为丰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作出新的贡献。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