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8日 星期四

    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

    ——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纪事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特约记者 莫福春 本报通讯员 吴曰斌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8日 01版)

        一支能征善战、屡建功勋的部队,必然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在新形势下,创建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新疆军区某红军师践行强军目标,组织官兵结合日常战备训练学传统、讲传统,使红军本色成为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归宿、制胜的密码。2014年4月29日,习主席视察这个师时,语重心长对部队领导说,你们开展的“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建设,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脉,这个做法很好,要发扬光荣传统,永葆老红军政治本色。

     

    官兵争当“红军传人”

     

        “红军师部队转战陕、甘、宁、晋、蒙、青、川、藏、新9省区,参加了保卫延安、兰州战役、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大小战斗2600多次。在83年的辉煌历程中,坚决做到党指到哪里,部队就打到哪里。”观看《战斗历程》专题片,感受红军师的厚重师魂,记者与官兵一样深受感染。

     

        2013年7月,北京大学国防生、研究生干部刘洋分配到红军师驻吐鲁番某团任排长,天天与战士一起摸爬滚打,每天累得够呛。“是什么让你坚持了下来,留在边疆军营?”面对记者的询问,刘洋说:“战争年代,红军师前辈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都坚持了下来,并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我吃这点苦算啥?”两年过去,刘洋已蜕变为铁骨铮铮的优秀军人。

     

        为了将红色基因在官兵中传下去,红军师筹资对师团史馆、25个红军和英模连队荣誉室进行整修重建,建起上达师团、下至所有红军连队的网上师史馆和荣誉室;紧扣红军师发展壮大历程,编排演出17部大型情景剧《忠诚》,引导官兵在触摸历史脉络中深烙忠诚印记、深扎军魂之根;组织人员拍摄红军师《战斗历程》等127部视频短片,经常组织观看,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熏陶。同时,这个师坚持开展重大节日祭奠、重走红军路等活动,发动官兵创作连歌、制作动漫、自排节目,让传承红色基因接地气、聚人气。

     

        在红色基因的滋养下,一大批官兵争当“红军传人”。柯尔克孜族大学生列兵乌拉木别克坚持苦练精训,成为连队训练标兵。“金牌厨师”徐展涛主动申请加入师侦察兵集训队,成为智勇双全的侦察尖兵。“养殖能手”刘向阳强烈要求到战斗班排参加训练,成为“全能炮手”。

     

    每月吃一顿“红军饭”

     

        一碗青菜汤,两个面窝头——6月5日晚,红军师某炮兵团一营列兵徐豪入伍后第四次吃“红军饭”,菜是自己在驻训地挖的野菜,汤里只加了少许盐。巡逻结束后,他没有像以往那样,吃完“红军饭”就到军人服务社买方便面和零食充饥,而是坐在帐篷里,陷入了沉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红军师前辈进军建设西藏时,夜以继日展开生产、营房建设、执勤等工作。他们从不进喇嘛庙宿营,哪怕饿得站不起来,也不吃百姓的粮食。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挖野菜那个也当粮……”想起这首脍炙人口、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红色歌曲,徐豪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条件好了,但是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

     

        “像徐豪一样受到红色传统感染,自律意识越来越强的官兵还有很多。”红军师政委张泽民说,师里每月第一周周五晚餐安排全师官兵吃一顿限量供应的“红军饭”,目的是让官兵记住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创业史和奋斗史,培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

     

    成为“最有本事的兵”

     

        熟练背记装甲战车600多个零部件,在一张白纸上丝毫不差地画出电路图,连续两次参加兰州军区岗位练兵比武取得冠军……红军师装甲团修理连三级军士长王栋林,是团里公认“最有本事的兵”。王栋林说,红军前辈战场上“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的辉煌战史给了他强大的精神动力。

     

        1997年12月,王栋林入伍来到红军师装甲团,想当坦克驾驶员却被分到了修理连。外出培训归来却排除不了战车故障,他心灰意冷,准备混两年退伍。然而,参观团史馆,了解红军师的辉煌战史,使他改变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我有什么理由退缩?”王栋林为自己先前打退堂鼓的想法感到脸红。从此,他潜心钻研,成为坦克修理能手。

     

        2013年10月,师官兵接受实兵实弹检验性演习任务。他们翻天山、过沙漠、涉险滩,亲临红军前辈当年的战场,重温前辈惊险传奇的战斗历程,大家感到:红军前辈“每一次险中求胜,绝不是偶然。战场上拼的是素质,打的是能力。”

     

        2014年8月,某红军团下士刘树莹参加侦察兵集训,与特战尖兵比拼扛70公斤重的圆木定向越野,血染迷彩服,但他咬牙坚持。“作为红军师的传人,就要有红军的血性和果敢作风。”他的话,道出了红军师官兵的心声。(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特约记者 莫福春 本报通讯员 吴曰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