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重申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强调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吹响了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时代号角。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和劳动者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劳动托起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丰富劳动篇 开辟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劳动”,从2013年在全国总工会机关与劳模共话中国梦、2014年在新疆考察时同劳模畅谈劳动美,到今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劳模诠释劳动观,都贯穿着劳动托起中国梦的红线。这些重要论述,构成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劳动篇”。
在理论阐释上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劳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范畴;劳动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把劳动称之为社会绕之旋转的“太阳”,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站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立场上,深刻阐明了劳动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重要性与源泉性意义。我们党历来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劳动进行了深刻阐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的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阐释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的作用,强调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倡导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强调要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这些深刻论述,将劳动与创造、劳动创造与历史进步、劳动创造与人生幸福统一起来,在劳动本质论、劳动价值论、劳动关系论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既与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一脉相承,又同中华民族传统价值理念一体交融,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新发展。
在精神动力上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国自古就有热爱劳动的传统,视劳动为本、勤俭持家为美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弘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伟大品格,“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这些重要思想和论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了“劳动”元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走进劳动群众,引导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实践路径上指明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伟大的目标源于伟大的梦想,伟大的事业成于不懈的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这既是对中国梦实现途径的新阐释,也是对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劳动与劳动者根本地位的充分肯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征程上,无论是简单劳动者还是复杂劳动者,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是托起中国梦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激励全民奋起、焕发创造伟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再创新业绩。
唱响劳动美 引领新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发出的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集结号和动员令。共筑中国梦是全民大合唱,必须倡导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大力弘扬“中国梦·劳动美”的主旋律。
永葆辛勤劳动的传统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们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劳动。“一勤天下无难事。”中华五千年文明,是炎黄子孙用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和骨髓。改革开放以来,亿万人民焕发劳动激情,呈现给世界精彩纷呈的“中国奇迹”,揭示了一个朴素道理:实现奋斗目标,要靠亿万人民勤劳的双手,开创美好未来,要靠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现阶段,尽管劳动的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生产要素更加丰富多元,知识、技术、管理与劳动结合更加紧密,但劳动和劳动者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劳动和劳动者的辛勤内核始终不会变。全社会都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使辛勤劳动创造价值、成就梦想成为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
秉持诚实劳动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提升了劳动观的价值高度。现在社会上轻视劳动、忽视一线劳动者的现象仍然存在,也有一味夸大资本作用、盲目崇拜资本的错误做法,有的人甚至幻想一夜暴富或不劳而获。这些都是片面的、有害的。汗水浇开幸福花,劳动托举中国梦。个人只有靠诚实劳动,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只有靠诚实劳动和经营,才能做大做强。要把诚实劳动作为道德尺度和价值追求,用一锤一钉的劳作、一砖一瓦的建设,汇聚实干兴邦的强大力量。
彰显创造性劳动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创造,无论是个人创造还是集体创造,都值得尊重和鼓励。“创造”是一个反映时代特征的新理念,赋予了劳动新的含义。从刀耕火种到工业革命,再到信息时代,从世界隔绝到网络空间,再到全球一体的地球村,无一不是创造性劳动结出的硕果。如果说辛勤劳动是苦干,诚实劳动是实干,那么创造性劳动就是巧干。说到底,发明创造就是一种智力劳动。而且发明创造不仅需要科学家的天才智慧,更需要普通劳动者的实践探索;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既需要科技精英的奇思妙想,也有赖于劳动群众的实践推广。蕴藏于广大劳动群众中的首创精神,始终是创新创造的源头活水。面对调结构、转方式、促创新的艰巨任务,要为广大群众搭建劳动创造的舞台、畅通成长成才的通道,使之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改革发展洪流中各尽所能、大显身手。
依靠劳动者 汇聚正能量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的重要论述,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营造劳动光荣的浓厚氛围。不同形式的劳动都是财富的源泉,都是价值产生的源泉,美好生活、小康社会、宏图大业都要以劳动为前提。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和鼓舞劳动群众,广泛凝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共识,激荡起改革发展的强大气场。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一以贯之地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始终不渝地落实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更加尊重劳动者特别是基层一线劳动者。要在各行各业大力表彰和宣传劳动模范,在不同劳动群体中大力选树和褒奖“最美人物”,引导广大劳动群众发扬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精神,积极投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形成体面劳动的社会环境。实现中国梦,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利造福,让更多劳动者人生出彩、梦想成真。当前,忽视劳动群众主人翁地位和主力军作用、忽视劳动群众价值创造主体地位、忽视劳动群众合理诉求的情况还客观存在,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还有诸多障碍需要破除。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认真落实劳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使劳动群众在经济上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在权益上享受更多的尊严感,在生活上体验更多的幸福感。
构建创新创造的有效机制。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归根结底要靠高素质的劳动者大军。要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科学人才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让创新创造人才拥有更广泛的空间,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要引导劳动群众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掀起学习技能的热潮,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不竭动力。要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和岗位建功活动,引导广大劳动者热爱岗位、提升技能,焕发创新活力、释放创造潜能,为劳动托起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湖北省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