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6日 星期二

    中关村:创新驱动再发轫

    作者:本报记者 叶乐峰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6日 01版)

        “感觉北京已经疯了,似乎网龄超过五年,年龄低于三十,认字三千左右,英语四六级上下,出入过媒体、互联网和广告公司的朋友们都创业了,弄潮了,跟天使投资人喝咖啡了”——这是最近在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段子,虽夸张,却生动地描述了北京中关村的创业热潮。

     

        为何越来越多怀创业梦想的人都愿意来中关村创业?为何中关村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为何越来越多的高新企业都愿意把总部研发中心立在中关村?

     

    政策:“先试经验”整体推向全国

     

        针对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和市场监管中的“盲点”,中关村创新举措频频发力。

     

        中关村最典型的经验是其2010年推出的“1+6”先行先试政策,“1”是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在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税收优惠、股权激励、科研经费管理改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建设全国场外交易市场等六方面政策。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该试点政策被推广至全国其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说:“‘1+6’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以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研发创新为核心,以人才、技术、资本、管理等创新要素优化整合为方向,初步探索了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的新途径。”

     

        “政策太给力了!”这是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杨树兴听到“800万元以下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处置,部分转让收益留给科研单位”的新政策后的第一反应。杨树兴说,目前北京理工大学的科技成果中,有60%至70%的成果估值在800万元以下。在中关村示范区试点新政后,学校近7成的科技成果由学校自主处理,这无疑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

     

        截至2014年6月,中关村共有95项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激励试点方案获得批复,极大地提高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平台:会聚天下创新创业人才

     

        有人说,新中国第一个30多年,中关村是孕育“国家栋梁”的殿堂,而第二个30多年,中关村是人才与市场对接的海洋。

     

        事实的确如此。今天,全国40%的“两院”院士、全国1/5的“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数以十万计的科学家、工程师,还有1万名外籍人才和2万名海外留学人才会聚在此。

     

        2011年,《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人才特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中关村加快建设“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真正创新、科技创新高度活跃、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国家级人才特区。

     

        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高端人才和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自2011年以来,中关村核心区率先开展了高端领军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工作。评价从学历、职称、资历、外语、计算机等硬性条件限制,转变为对业绩、成果和专业能力、水平的软实力要求,极大地激发了园区内优秀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自2012年10月起,中关村针对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推出了创业扶持工程——雏鹰人才计划,通过政府引导风险资本参与发现和选拔创业人才,鼓励和吸引海内外优秀创业人才来中关村核心区创业。

     

        2015年1月,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研究讨论《关于深化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的若干措施》,拟推出8项改革措施,包括简化“绿卡”办理程序、简化签证审批程序、扩大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对外开放、鼓励外国人创业。

     

        “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显其能。”目前,中关村形成了以90后创业者、领军企业骨干创业者、连续创业者、海归创业者为代表的“创业新四军”和百度系、微软系、金山系等创业系。

     

    土壤: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去年6月,由海淀图书城步行街升级改造而来的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正式揭牌,创业大街集聚了车库咖啡、36氪、联想之星、创业家等十余家知名的创业服务机构。这也是全国首个创业服务机构的集聚区。

     

        需场地,这里有创业咖啡馆;找资金,这里有天使投资人;觅人才,这里有无数个怀揣创业梦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经验,这里有创业导师和各种创业训练营。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创业生态系统。它包括领军企业、高校院所、高端人才、天使投资和创业金融、创业服务、创新创业文化等六大要素”,郭洪说,如今这套创业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中关村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关村独特的环境要素。

     

        中关村从不提倡三件事:圈地、优惠、招商。从诞生的那天起,管委会机构设置中就没有招商局。“创新生态系统是招不来的,必须得超越‘以特殊政策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的老思维。多研究本地的市场环境,积极和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共商共建”,郭洪表示。

     

        以创业大街为例,政府改变以往思路,采取由两家企业组成运营团队的方式予以扶持,率先实施“一个工位注册一家公司”等工商改革,将暂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多家早期创业服务机构,认定为创新型孵化器,纳入服务支持体系。

     

    理念:用创业驱动创新

     

        2013年7月,国际权威科技媒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北京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北京的创业者未来或许可以挑战硅谷在创新方面的垄断地位。”

     

        郭洪认为,要想成为全球创新中心,首先必须成为全球创业中心,因为创新需要创业来驱动。创业往往是新技术、新模式包括商业模式的有机结合,能够催生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4年,中关村核心区组织了“创启未来”2014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主办方通过搭建导师帮扶和投融资对接的平台,先后有228支创业团队报名参赛、137支创业团队参与大赛角逐、历经国内6场比赛和1个硅谷专场。在大赛落下帷幕时,已有25家参赛项目选择落户中关村核心区。

     

        中关村通过举办创业大赛,为创业者搭建平台,帮助他们早日实现创业梦想。除此之外,还推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业会客厅”,访问了政策窗口、知识产权窗口、法律窗口。“总理很关心我们提供的创业服务是否收费”,海淀区代区长于军说,我们告诉总理,这里贴了22项法律咨询项目,前期全是免费的。“创业需要什么,就应该配置什么。希望有更多资源能够在这里开放,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帮助科技小微企业创业了。”(本报记者 叶乐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