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4月结束的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伦敦华语电影节、巴黎中国电影节、中澳国际电影节等年轻的海外华语电影节纷纷举办推介会。虽然这些电影节都很年轻,但是在推介中国电影帮助中国电影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电影人走向国际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6月13日,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也如期拉开帷幕,中国本土电影将何去何从,国产华语电影该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再一次成了本届电影节关注的热点。
中国电影在海外的喜与忧
近些年在国外斩获大奖的中国电影,大多展现了中国古老、落后、未被开化的风土人情,“乡村荒野”和“中小城市空间”是这些影片关注的焦点。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也证实,中国电影的外销一直呈“三少现象”:海外票房少、连续增长少、进入海外主流院线的中国影片少。
目前我国每年的电影产量超过500部,但只有不到10%的影片在海外市场发行。作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我们的电影在国际上为什么难有一席之地?对此,有专家指出,中国电影进入国际主流市场的能力还比较有限,因为既带有强烈民族特色,又符合世界各国观众审美口味的影片还不多,覆盖全球的电影发行网络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与营销观念相对落后,这些都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制约和障碍。
在“走出去”的中国电影中,目前合拍片主要以技术合作为主,而电影的内容被外方垄断,合拍电影就像“穿着唐装的洋人”,并没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很多电影人呼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观众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让海外观众看到一个全方位的当代中国,已是中国电影人的当务之急。
对此,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主席孔祥曦认为,“拍摄电影应该让更多人看到,这样才能更好塑造国家的形象。电影节推动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让更多英国民众了解中国,也让中国电影人学习到英国先进的电影技术和电影人敬业的态度。”
“很多海外观众通过这些华语电影节接触到中国电影甚至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孔祥曦说,去年电影《绣春刀》在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展映后,有英国观众找到组委会希望能买到这部电影的DVD,他们想在家里让更多的人看到。
华语电影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在5月举行的第三届伦敦国际华语电影节上,有《战狼》《智取威虎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匆匆那年》等近20部优秀华语影片与英国观众见面。这些影片并不是中国电影人专为西方观众打造的,而是中国本土观众自我娱乐、展现自我、寄予希望、投入情感、青春励志的作品。既有3D大片,也有小成本、小制作,能够充分反映当下中国人生活状态的现实题材影片。通过这些影片完全可以向外国观众展现一个丰富多元的中国社会。
不过,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惨淡的背后显示了中国与西方对电影认同感的巨大差异。一部在国内斩获6亿多元人民币票房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美国仅收获了相当于60多万元人民币的票房。在201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内地导演王全安执导的《白鹿原》勇擒“金熊”之后,华语片“失宠”等言论让人眼花缭乱。其实,对于华语片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讲故事给世界听”。
2014年,一部小成本国产电影《洋妞到我家》,在国际影坛频频获奖。这是一部讲述一个洋妞互惠生进入了一个有问题的中国家庭所产生的文化碰撞的电影。涉及了当下生活中最热门的话题,孩子教育、移民潮、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家庭的隐痛。该片在中美电影节、巴黎中国电影节、英国万象电影节上捧得多项大奖,在日本展映上座率达到106.3%,很多观众只能坐在楼梯上观看。与该片主创素昧平生的日本华人代表,曾经带头捐赠水立方建设的欧阳乐耕先生坐地铁找到《洋妞到我家》主创下塌的酒店,他说,终于看到了这样一部让他觉得有脸面的中国电影了,其中温暖、希望的力量一直激荡着他,它告诉世界:中国不只有土,也不只有灰色和大红,更不是只有历史,中国有火热的现代生活,领先世界的发展速度。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的雪平圆副会长在观看该影片后激动地表示,作为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我们希望将当下的中国风貌、中国气质和中国精神呈现在国际的舞台和银幕上,让更多的外国朋友能够通过中国电影来了解中国、感受中国,并最终看懂中国。
中国电影“走出去”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在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凭借《人山人海》夺得最佳导演“银狮奖”的蔡尚君在谈到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之路时,曾一再强调“自信”是关键。“国家的富强不仅仅是靠经济实力的提高,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推广十分重要。中国电影人应有足够的自信,把中国电影带入良性的发展道路。”蔡尚君说。
版权交易拥抱海外市场
“对那些承载着社会主流价值其自身却无力‘走出去’的众多中小成本影片,应把它们‘扶上马,送一程’,不能完全依赖市场。”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董事长谷国庆举例说,比如法国,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绝大多数法国影片是无力自行走向海外的。正是在法国政府的强力扶持之下,每年在海外发行的法国影片多达400多部。“通过与国外官方或非官方机构的合作,海推公司在目标市场举办中国电影节展,进一步拓展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此外,我们还与海外片商保持着密切的日常联系,并通过一年一度的‘北京放映’活动把有意发行中国电影的海外片商请到北京,集中选购中国电影。”谷国庆说。
官方推广是一个途径,除此之外,民间电影的推广还有很多别的方法,来自民间的力量正在逐年彰显。创办于2009年的欧洲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前身是“万像国际华语电影节”,电影节计划每年在欧洲不同国家举办影展和相关论坛,辅助建立更加有效的中欧影视产业合作平台。在过去5年中,电影节以“中国影像、打动世界”为目标,力求为华语电影在欧洲提供一个国际性的展示平台,向世界观众展示当代华语优秀影片,让更多观众了解中国电影,特别是促进中国年轻电影人与世界的交流。2014年10月,第六届欧洲万象电影节更是首推众筹模式,让网友直接参与影片的入围筛选及巡演点映,让海外观众有机会立体感知华语电影,并借助媒体的力量最大范围地将华语电影推广到海外观众心中,探讨华语电影海外输出的新途径。
不但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海外电影节展要进一步助力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还需要在选片环节下更多功夫,这也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在国际平台上,到底什么样的影片可以代表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水平,应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
不过,要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的海外影响力,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版权交易让中国电影真正进入海外主流电影市场。因此,越来越多的华语电影节考虑逐渐引入交易环节,使电影节不仅是展映平台,也成为交易平台,从而为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作者为中国青年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