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3日 星期六

    讲堂

    规范抗凝 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

    作者:胡大一 万征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13日 10版)

        据统计,我国30岁到85岁人群中,房颤患病率为0.77%。与无房颤人群相比,房颤患者罹患卒中的风险高出近5倍,房颤相关性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很高,有效的抗凝治疗是预防和降低房颤相关卒中及其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的关键。科学认识抗凝治疗,提高抗凝治疗的规范性,可为患者带来减轻症状、降低卒中风险的收益,帮助患者长时间带房颤生活,而且能够活得很好。

        遗憾的是,我国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当前全球房颤卒中高危人群口服抗凝药的应用率为34.4%,而我国仅为13.5%。而且,当前的抗凝治疗也不规范。目前,阿司匹林是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但其主要用于抗血小板治疗,并不是抗凝药物,而经典的传统抗凝药华法林,则由于存在剂量个体差异大、治疗窗口窄、需要患者频繁去医院采血监测凝血指标等不便,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临床使用率很低。但是,华法林的抗凝效果非常明显,依旧是抗凝治疗的首选药物。除了以上提到的药物外,目前又出现了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等。虽然这些口服抗凝药可以更方便、安全有效地预防房颤导致的卒中,但患者仍需提高抗凝治疗的规范性,以及对房颤相关性卒中的预防意识。在提倡抗凝治疗的同时,还应主动为房颤患者提供卒中预防指导和服务的技术和团队。

        需要注意是,老年房颤患者由于年龄大、伴随疾病多,切不可盲目选择进行射频消融,追求心脏复律,而应选择在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戒烟、药物、运动、营养、心理五大处方,进行心脏康复。 (作者分别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本文摘自作者在东北、华北八省市区心血管病学术大会上的发言)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