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首相米歇尔正在浴室内快乐地哼着小曲儿洗澡,德国总理默克尔却通过钥匙孔向浴室内窥望,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坐在一旁微笑着问道:“安格拉(默克尔之名),告诉我这个比利时人在唱什么呢?”
这是比利时新闻漫画家皮埃尔·科勒日前在当地媒体上发表的一幅漫画,形象地展现了继斯诺登监听丑闻之后,西方盟友间相互监听的另一个“残酷事实”,只不过斯诺登丑闻中的“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人们不禁要问,西方盟友本是同根生,相“监”何太急?
不久前,一位奥地利议员披露了从德国议会得到的信息:多年来,德国对外情报局通过设在法兰克福的“德国商业互联网交换中心”,为美国国家安全局提供整个欧洲的互联网信息。据悉,该中心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信息采集和交换中心,管控的网络覆盖欧洲。比利时政府上周已责成国家安全局和负责电信的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并表示,若情况属实,德国需要给比利时“合理的解释”。同时,比利时联邦法院也准备介入调查。这与当年默克尔得知自己的手机受到美国监听后要求奥巴马做出“解释”如出一辙。
据悉,从2004年开始,在反恐的幌子下,美国国家安全局就开始与“德国商业互联网交换中心”合作,对由美方提供的电子邮件地址和手机号码进行监控监听,并将收集到的信息提供给在巴黎和维也纳的美方机构进行甄别和筛选。监听不仅涉及欧洲国家的政府部门,还纳入一些重要的,尤其是与国防和军工相关的企业。该合作项目本应在2008年结束,但实际上仍在进行中。人们从中似乎可以看到这样一幅画面:默克尔监听米歇尔和奥朗德,奥朗德也在监听其他“同行”,而奥巴马则可以监听任何人。
2013年以来,随着斯诺登事件的曝光和展开,人们发现,在美国监听丑闻中,欧盟国家原来并非那么“无辜”。默克尔的手机受到美国监听却未影响德美关系,比利时电信遭到英国情报机构“暗算”也没了下文,法国受到德国监听也不了了之……原来,欧洲国家实际上充当着美国的“合作”方,不仅为美国提供情报,还相互监视、监听,对监听丑闻早已心知肚明,只不过为了遮掩事实而贼喊捉贼。
美欧亲密合作的脉脉温情,遮掩着彼此的矛盾和分歧、冲突和竞争。美国乐于从一个散乱的欧洲渔利;而欧洲虽想独善其身,却离不开美国这张保护伞。从这个角度看就不难理解,欧洲国家竞相为美国“老大哥”提供情报,以换取美国的安全保障,相“监”何急也只好豁出去了。
(本报布鲁塞尔6月10日电 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