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回放】5月份,国家发改委陆续批复逾4500亿元的基建项目,并发布总投资1.97万亿元的PPP项目,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及运营。
围绕相关问题,国家发改委投资所所长张长春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从已经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稳增长的各项政策组合拳里,应如何看待稳投资的作用?
张长春:稳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近期批复的这些项目,很多是属于“计划”之中,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和扎实,只要能够落实资金,从年度看,适当加大项目进度,能够起到稳投资、稳需求的积极作用。
记者:如何看待稳投资面临的挑战?
张长春:现在稳投资的压力确实比较大,稳定预期非常重要。如果预期悲观,资本的理性选择就是观望。企业决策谨慎、经济增速放缓、总需求放缓,就会形成投资下滑和经济下行压力交替影响。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推出了7大类投资工程包,在稳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投资整体回落幅度较大,但从结构上看,由于加快重大工程建设,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因此,我们要充满信心。
记者:从未来投资方向看,将更重视哪些领域?
张长春:从区域发展角度看,中国经济潜力巨大。由于我们腹地深广,具有巨大的回旋空间。交通、水利、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尤其中西部地区还有非常大的空间。特别是“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这“三大战略”的实施,对加快发展交通需求迫切。中西部铁路、区域交通网络、城际快速交通、城市交通系统、农村交通设施以及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等领域,仍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远不能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求。在这些方面,有必要夯实长期发展基础。
记者: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的形势下,不少人担心基建投资将受困于资金压力。对此,您如何看?
张长春:此轮投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创新投融资机制,激活社会资本。政府在不大规模增加这些重点领域投资的前提下,采取公平准入、创新机制等政策措施,释放社会资本活力。通过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投什么”“谁来投”和“怎么投”这些重要问题,政府将转变职能、创新投资管理工作方式,从而确保投资管理不越位。
(本报记者 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