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节期间,在“红色血脉”旅标下,沈阳军区陆军第40集团军某摩步旅“红三连”官兵在追思一位英雄,感受强烈的思想冲击波。
英雄的名字叫邓培喜,在“红三连”从战士干到连长。在带领连队参加国防施工中,他积劳成疾,献出年仅36岁的宝贵生命。弥留之际,邓培喜提出唯一愿望:“我是‘红三连’的兵,‘红三连’就是我的家,死后把我葬在营房的后山上,别让我离开这个家。”
这个让英雄生死相依的“红三连”,诞生于秋收起义的战火中,是我军首批“支部建在连上”的部队。88年来,这个连队始终把“传承红军血脉、保持红军本色、当好红军传人”作为追求,实现全面发展全面过硬,被评为“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军先进基层单位”,被沈阳军区授予“战斗堡垒坚强红三连”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连队的“红根子”
这是一次庄严的交接仪式。
在“红三连”107名官兵见证下,提拔到二营担任副营长的刘红喜,郑重地把连队的“红毛毯”“大事记”“尖刀锐利”锦旗交到第37任连长李元军手中。
交接的“三件宝”是连队的“红根子”。第一件是“红毛毯”,几十年前由党代表罗荣桓和连长曾士峨、副连长张宗逊3人组成的首任党支部,披着这个“红毛毯”召开第一会议——享誉全军的“被窝支委会”,成为连队建设发展的分水岭。第二件是厚厚的“大事记”,记下连队建立的卓著功勋和铿锵足迹。第三件是“尖刀锐利”锦旗,连队在260多次作战中赢得“百战百胜”美誉,“尖刀锐利”锦旗是在最惨烈的一场战斗中被授予的。
这样的主官交接仪式在“红三连”从未间断过,连队始终保持着铁心向党、敢打硬仗、官兵一致、执纪如铁、堡垒坚强的本色。就像当年血战湘江时连续打退敌人47次冲锋,仅剩22名官兵也没让敌人前进一步,连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40余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当尖刀、打头阵、啃硬骨头,永不退缩,从不言败。
2010年8月中下旬,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江城丹东,虎山大坝出现100多米的溃塌,千钧一发之际,“红三连”奉命紧急驰援,百余名官兵顶着瓢泼大雨奔赴溃塌大坝,与波涛汹涌的洪水展开殊死搏斗。在长达15个小时的抢险中,水下两百多根木桩横腰拦在虎山大坝溃塌处,官兵累计背扛沙袋2.1万多包,搬运土石方1000多立方米,使大坝转危为安。当年底,“有红军部队在,请江城人民放心”入选群众评出的感动丹东“十大流行语”。
1927年10月22日,在毛泽东同志带领下,“红三连”首批8名党员,紧紧握住拳头,面向鲜艳的党旗庄严宣誓。2014年10月22日,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的“90后”硕士研究生刘卓,站在党旗下高声宣读入党誓词,决心“铁心跟党走,铁拳捍党旗”,续写“红军传人”的时代风采。
旅政委王洪刚说,“红三连”的一茬茬干部骨干把红色资源转化为信仰的营养反哺滋养战士,将红色基因融入一代代官兵血脉。
“不愧是毛主席建立的党支部”
“红三连”近年迎来24名大学生士兵,其中8名是党员。连党支部“一班人”感到,大学生进军营是一个新情况新趋势,为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应该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进支部委员会。
2013年,经过党员大会选举,入伍9个多月的大学生士兵郑宇航,凭借军事过硬、善做群众工作等出色表现,进入了支部班子。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红三连”最富特色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干部有问题,战士敢批评;支部正副书记有问题,普通党员敢批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度出现批不起来、批不深批不透的问题。2013年4月,指导员杨光上任后找战士听取建议,多数人“顾左右而言他”,连队门前的意见箱里也总是没意见。
“别看面对面时个个不愿吐真情,可在网上却人人喜欢发帖‘吐槽’。”骨干夏晓强一语惊醒梦中人,杨光因势利导,和连队干部骨干把键盘当棋盘,把网线当热线,用微博中的私信潜入网络听兵意、摸实情。
网上真刀真枪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培育出思想敏锐、善于说理、胸襟开阔的官兵。杨光带着干部骨干,运用“一事一议”“专题辨析会”等形式提高大家发现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上板报、进橱窗、上广播”等奖励激励办法,以及定期邀请“红三连”的老党员、老支委回连讲传统等措施,使连队变得活力四射。
2014年7月,“红三连”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自我批评掏心见胆、战友评议真刀实枪、领导点评一针见血,人人都脸红、冒汗、坐不住。以普通士兵身份参加会议的军区首长深有感触地说:“我特别赞赏你们这种敢于揭露问题、显露个人思想,实实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做法,有‘党味’,有‘辣味’,有‘红军味’,不愧是毛主席建立的党支部。”
“你们多么像当年的红军”
在“红三连”,从干部骨干到普通战士,人人会讲这段历史——
1928年4月3日上午,身穿灰军装的毛泽东,健步登上湖南省桂东县沙田墟老虎冲“三十六石丘”旱田内的土戏台,掰着手指,一字一句、逐条逐项,向部队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戏台下面,是“红三连”的先辈们,高举红旗,昂首挺胸,聆听着人民军队第一军规。红色历史长期的浸润,使三连官兵铸就“有令豁出命、有纪守如铁”的连风。
有一年深秋,“红三连”参加实兵演习,连续机动三昼夜,官兵又饥又渴,三次夜过苹果园,没有一人违反纪律采摘苹果。行军中,尖刀班战士的装具不慎碰掉6个苹果,撤离时连队给67岁的果农刘建新送去20元钱并请求原谅,老人感慨:“你们多么像当年的红军!”
继承好传统,才有好样子。面对不断加速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连党支部“一班人”认识到:只有确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钢铁硬汉”加“芯片精英”的英雄观,为猛虎插上信息化翅膀,才能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们抓紧时间研读《现代战争与信息化》《复杂电磁环境》等书籍,整理出20余万字信息化作战知识手册;大胆探索,破解30余个影响制约连队信息化建设的瓶颈问题,成功演练“联合战场情报侦察、精确引导打击评估、立体快速突击破袭”等战法。
去年深秋,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对抗演练激战正酣。关键时刻,指挥部决定派“红三连”对“敌”指挥所实施“斩首行动”。临时抽组的尖刀排利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成功对“敌”安装在崖壁处的地面传感器搜索方向进行微调,神出鬼没地进入对方“中军帐”,一举达成战术企图。(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李大勇 姜玉坤)
短评
铁的纪律代代传
张学锋
87年前,毛泽东同志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人民军队的治军法宝,被誉为“第一军规”。沈阳军区某摩步旅“红三连”的先辈们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几十年来,一代代官兵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将传承第一军规精神化为忠诚之心、爱民之举、报国之志。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首耳熟能详的军歌每每唤起人们对革命战争年代的敬仰和追忆。今天,许多人在罗霄山脉深处的沙田小镇重温“第一军规”当年颁布时的情景,走进曾经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写在墙上、包袱上的“红三连”,追寻一代代官兵87年秋毫无犯、守纪如铁的身影。正是铁的纪律,铸就人民军队英勇善战的钢铁战士,赢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时移势易,“红三连”对“第一军规”的坚守与执着始终如一,他们没有坐享前辈威名的庇荫,而是把“第一军规”当成最宝贵的家底,视坚守铁的纪律为最珍贵的桂冠,用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传承红色血脉,不断赋予铁的纪律以新的内涵。
心存敬畏,才能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凡事拿尺度量一量,就知晓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坚定“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坚强党性,树立“心系基层、情注群众”的作风形象,必须不断强化遵守纪律规矩的高度自觉。我们要像“红三连”的官兵那样视法纪为圭臬,在内心高悬法律的明镜,主动接受法纪的约束,常反躬自省、对照检查,自觉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坚决维护法纪尊严与权威,决不罔顾法纪、以身试法。
(作者为陆军第40集团军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