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4日 星期四

    华大基因:破译“生命密码”的梦工厂

    作者:本报记者 陈雪 严圣禾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4日 08版)

        “从常见的小麦到埃及血吸虫,从青藏高原上的牦牛到人类自身,华大基因已经对253种植物、421种动物进行过基因测序,还绘制了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华大基因被誉为破译“生命密码”的梦工厂。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研究中心,如今,坐落于深圳的华大基因产出了至少全球四成的基因数据。

     

        华大基因,一家民营机构,自1999年成立至今,以市场化之路,通过产业联盟合作,形成集群与中心,构建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最具影响力的资源数据库,服务全社会,成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和生物经济发展的先行先试者。

     

    带着梦想创业 “虽然只做1%,但意义重大”

     

        华大基因的成立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此次研究计划迅速演变成一场生命科学领域的竞争,但起初,中国并未参与其中。

     

        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圣地”的英国桑格基因组研究中心门前曾贴着一张大海报,写着:“buy one or get one free?”意思是即使要花钱,也必须选择参与进来,而不是等待一个免费共享的结果。这种科研理念极大地触动了创建华大基因的中科院教授杨焕明、海归留学生汪建等人。于是,1999年,他们怀揣一腔对生命科学的热忱和爱国情怀,以中国代表的身份,自发地向“人类基因组计划”提交了注册申请,让中国拿到了继美、英、日、德、法后的第六张全球顶尖基因科研圈的“入场券”,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中1%的工作。

     

        为顺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中国部分”,1999年9月,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注册成立。克服了艰苦的环境和设备不足带来的种种阻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与中科院、南方基因组中心、北方基因组中心共同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工作。2000年6月,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完成,而杨焕明等人通过网络递交的一个测序片断,因误差率仅为百万分之六,创造了世界纪录。

     

        如今已经是华大基因董事长的汪建曾对媒体表示,“中国虽然只做1%,但意义重大。中国科研人员在测序过程中,不仅增加了设备,而且培养了技术。”而这1%的意义还在于,中国加入了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国际大联盟,华大基因就此“走红”。

     

    关注社会发展 “满足人类对健康的需求”

     

        “想中央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这是2003年胡锦涛同志对华大科研人员的评价。

     

        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杨焕明对同事说了一句话,“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家现在面临这样的困境,希望即使没有我的动员,你们也没有人离开。”华大基因在全国率先破译了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成功研发并向国家捐赠了30万份诊断试剂盒。

     

        2011年5月,德国爆发肠道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华大基因5月27日收到病菌样本,6天后完成基因组序列并公布序列,11天后即研制成功诊断试剂盒并无偿公开检测方法,这样的速度令世界瞩目。

     

        谈及企业的发展思路时,汪建说,“把我们的科技力量转化成生产力,满足人类对幸福、健康、长寿的需求。”

     

    产学研互促互进 “这次我们不用再追赶了”

     

        2007年,华大基因迁至深圳,在深圳市政府的扶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建立起产学研互促互进的模式。

     

        “当华大基因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工作后,华大一直在思索,如何把这项技术应用到普通人身上,做到让基因科技造福每一个人。”华大基因深圳地区负责人赵立见说。

     

        自2008年华大基因研发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至今,华大基因已与全球62个国家的2000多家医院展开合作,此项技术针对出生缺陷进行筛查,比传统的产前筛查诊断体系更高效准确,仅此一项,就创造了上亿元的收入。此外,华大基因在农业育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也创造了可观的营业收入,数据显示,华大基因2013年营收12.5亿元。

     

        基础研究成果的产业应用有力地扶持了华大基因的科技研究,自1999年以来,华大基因发表论文1140余篇,SCI收录的有950余篇,在CNNS上发表文章共计188篇。目前,华大基因共有员工逾5000人,其中科研人员占三分之一。2012年中国自然出版指数显示,华大基因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贡献,仅次于中国科学院。

     

        2013年,华大基因斥巨资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三大高通量测序仪制造商之一——完整基因组公司(CG)。“这一次我们不用再追赶了。”汪建说,此次收购行为让华大基因的产业链向上延伸,实现了基因技术设备的国产化,从而使中国基因产业发展实现了极大的跨越。

     

        目前,由华大基因组建并运营的国家基因库正在建设,这将带来一个万亿元级的市场。国家基因库集生物资源样本库、生物信息数据库和生物资源信息网络为一体,储存和管理中国特有的遗传资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数据,将有力地提高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

     

        (本报深圳6月3日电  本报记者 陈雪 严圣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