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4日 星期四

    产业论坛

    破冰融资困境是关键

    作者:新闻观察员 李慧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4日 14版)

        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日前江西省全面启动小微企业创业园创业风险补偿引导基金运行试点,选择若干家试点小微企业创业园运营商按不少于1∶1配套资金,共同组成小微企业创业园创业风险补偿引导基金,向园内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这一试点以融资难问题为突破口,对破解小微企业包括小微文化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这一做法与近日文化部发布的《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工作方案》传达的精神一脉相承。这一方案提出以鼓励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为重点,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方案提出的具体措施让众多小微文化企业倍感振奋。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拥有小微文化企业77万多家,占全部文化企业的98.5%,小微文化企业呈现出数量众多、就业吸纳能力强的显著特点,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挖掘文化消费能力、激活文化产业市场上,小微文化企业大有可为。

        小微文化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诸多小微文化企业生存艰难,发展面临诸多掣肘和制约。很多小微文化企业在创业的第一关——融资上就遇到了困难,此后,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持创意团队等方面还需要重重闯关,才可能生存和发展,这些难题如果不解决,将透支小微文化企业的未来。

        总体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既有企业外部原因,又有企业内在原因。从外部因素看,各家金融机构从资金的安全性方面考虑,对贷款企业的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审批手续也很繁琐,由于信贷产品创新不够,针对小微文化企业的信贷产品较少,无法满足小微文化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从内在原因看,小微文化企业具有规模小、轻资产的特性,企业的主要收益更多地表现为版权等无形资产的开发收益,但文化产品形成版权的过程无疑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在直接融资方面,多数小微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财务业绩又难以达到上市融资的要求。

        从外部市场环境看,尽管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轻资产”的特性以及担保机制、评估机制和版权保护机制的缺失,企业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并不通畅。目前,对于小微文化企业诚信状况、版权保护与侵权状况、合理授权使用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业内尚未达成共识的版权资产价值评估体系,都极大制约了金融业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事实上,随着小微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对金融需求逐渐多元化,不少银行已经主动把服务的重点由单一的信贷业务向综合化的金融服务延伸。各级政府也做出了诸多文化金融创新的努力,但现阶段仍然存在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破解小微文化企业金融“缺血”难题,首先要拓展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渠道。要改善银行的经营机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中小企业融资解决方案。要营造健康的融资环境,构建支持文化金融创新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在发展中,在外部环境改善上,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建设,健全文化要素市场,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化进程完善;提升文化保险扶持力度,提高文化产业风险控制,使得文化产业和保险业发展相得益彰;探索第三方机构来合理评估文化产业项目的价值,为其融资提供相应的担保;发展文化私募基金和信托计划,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于高成长性的小微文化企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