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初夏。
去年此时,正是青岛西海岸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之时。一年来,这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在“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的愿景下,积极探索着中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新区的特质是‘新’、动力是‘试’,最大的优势是‘先行先试’。”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黄岛区委书记王建祥说,西海岸新区获批以来的一年,是改革创新的一年,是敢为天下“先”的一年。新区政府将发展的蓝图描绘在生态的绿图之上,充分释放着改革红利,一个承载着“海洋强国”梦想的新区正在悄然崛起。
敢为天下先:多项改革举措“全国创新”
无改革不新区。西海岸新区成立一年来,瞄准政府效能革命和市场化改革,以每月一至两项改革的频率,聚焦8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42项改革,以一项项创新拉开了国家级新区建设的大幕。
“过去6个‘大盖帽’管的事,现在由1个‘大盖帽’统管,实现一支队伍管全部,集中力量办大事。”青岛市黄岛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波对记者说,2014年底,西海岸新区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将城市管理、国土资源、文化市场、海洋渔业、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六大执法领域的全部或部分执法权整合到一起,彻底解决了行政综合执法权责不清、推诿扯皮问题。
2015年5月,西海岸新区对“盈思佳德物流”“美光机械”等50个项目发放了54个许可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规划由“申请审批制”变为“公告许可制”。“‘公告许可制’实施后,项目单位无须申请即可直接领取到各类规划许可证,实现后续建设手续、贷款融资同步办理,一般项目可节省2~3个月的时间,复杂项目可节省半年时间,有效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青岛市黄岛区副区长韩冠智表示。
经济新引擎:百亿级项目争相落地
在青岛西海岸2000多平方公里的陆域版图上,按功能定位被划分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前湾保税港区、董家口经济区、中德生态园、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海洋高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9大功能区,这9大功能区,如同9台蓄满能量的“发动机”,成为支撑和带动新区全域开发开放的主力军。
5月5日,位于西海岸新区的中德生态园成功登陆德交所,其园区平台公司——中德联合集团成为我国首家在德国上市的国有园区发展商,这也标志着西海岸新区在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同样在5月5日,又一个500亿元大项目——中铁·青岛博览城也落户在了青岛西海岸;而与这个项目相距不过5公里,投资500亿元的青岛东方影都项目已经展露新颜,一个堪比“好莱坞”的影视文化产业正在强势崛起。
就这样,9台“发动机”按照各自的产业特色建成了一批大项目、形成了一批新产业。截至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已集聚百亿级大项目12个,总投资额超过2500亿元。今年年内,各类重点项目将实现开工421个,竣工213个,投产28个,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
新区新梦想:城市蓝图剑指宜居幸福
5月8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和青岛东海岸的地铁1号线跨海规划正式公布,标志着西海岸正式跨入“地铁时代”;与此同时,青连铁路也确定在西海岸建设枢纽站,将新区与连云港、日照铁路连接互通,为西新区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创造了条件。海陆贯通、空港畅行,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框架正在成功搭建。
“将生态引入建筑,让每一栋建筑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2月4日,西海岸新区发布了建设工程“绿强度”规划管理暂行规定,规定新区所有新建和改建民用建设工程都将推行“绿强度”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从一个崭新的角度为当下的城市化发展提供“范例”,让人们走入城市,就像走进了一个立体化的绿色森林。
在生态发展的大背景下,西海岸新区形成了一个以滨海特色为中心的城市群,城市中心拱卫着灵山湾影视城、董家口新港城、古镇口海军城、王台国际城等4个产业特色鲜明的城市组群,在城市组群外,又点缀着“竹风茶韵”“蓝莓之乡”“千年古郡”等12个特色鲜明的小镇。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城乡一体的宏大之美,宜居幸福的愉悦之美——青岛西海岸新区,一幅宜居宜业的宏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本报记者 刘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