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2011年北外70周年校庆时,综合校内外专家和广大师生的意见,在中央领导贺信的基础上,北外把“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确立为新的校训。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北外将从自己的红色基因出发,通过寻找历史足迹、弘扬校训精神、培育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兼容并蓄”的精神与“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友善”等价值观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只有以民主、自由的精神,才能做到兼容并蓄,才能乐于向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学习;只有以平等、友善的价值规范,才能兼容并包地对待世界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才能进行富有成效的跨文化交流;只有以文明、和谐的价值理念,才能达成各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博学笃行”的精神则与“富强”“爱国”“敬业”紧密相关。只有持有强烈的爱国心,才能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社会的精神,才能具有持续的学习动力和实干精神;只有为了国家的富强,才能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才能具有顽强奋斗的意志;只有具有了敬业精神,才能具有报效国家的志向,才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人民、国家,为世界和平而勤奋工作。
基于“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精神,学校通过一些具体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文化引领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的各种工作之中。随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北外主动承担起自己的双重使命:“把世界介绍给中国,让中国理解多样的世界;把中国介绍给世界,让世界理解变化中的中国。”这就需要融贯中外语言,融通中外文化、融合各种学科,并在融会贯通之中孕育知识、思想和文化的创新。
为此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部署。例如,“十二五”期间,根据“强化优势、调整结构、明确重点、合理布局”的学科建设指导方针,以“小语种、大外交”为基本建设思路,根据国际格局转型和我国国家利益延伸的新形势,增设新的关键性非通用语种,覆盖非洲、中亚及高加索、南亚、南太平洋这些地缘战略十分重要的地区。2011至2013年,我校克服困难,服务国家需要,新建13个新的非通用语种,为国家全面走向世界培养各种语种的人才。另外,北外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充分体现了“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精通两种以上联合国工作语言(以英语和法语为主),具有出色的跨文化沟通和实践能力,掌握丰富的国际法、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国际经济与金融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富有创新、合作精神,能胜任国际组织工作的复语型、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
让世界理解中国,就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转变话语方式,使人愿意听、听得懂,这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说:“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实施“2011计划”,成立“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汇集校内外创新元素,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发展介绍给世界,为学校事业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适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战略需要,建设了“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先后承办21所孔子学院,成为国内承办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连续两年获评“孔子学院建设先进单位”。我们深深认识到,只有兼容并蓄,博学笃行,才能承担起跨文化交流互鉴的历史使命。
拓兼容并蓄之胸襟,立博学笃行之志向,北外的校训就是希望北外学子努力成为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民族砥柱,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具有广博知识和行动力的社会中坚。北外的校训告诉学子,要博览群书,但不能只读书本;北外的校训也告诉学子,不能停留在对梦想和未来的幻想中,而要甩开膀子真正去干、去做、去实践,才能让梦想成真。北外的校训还告诉学子,不要做抱怨社会、抱怨他人的人,改变现实就要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路是走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要投身火热的实践获得真知,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而后寻求解决之道,才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成就梦想与幸福。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