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葡萄苗有七八十厘米高了,可以剪掉顶上的嫩苗了吗?”“怎样才能让葡萄一年结两次呢?”……5月24日,广西农科院葡萄研究所种植基地迎来一批特殊的“学生”——来自象州县寺村镇白石村和六道村的52位农民。
从葡萄抹芽定梢的时间与方法、搭架拉棚的要求、双季挂果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到病虫害的防治,葡萄专家张文仁德的讲解通俗易懂,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许多原来不得其解的问题迎刃而解。
“怪不得我原来种的6亩葡萄平均亩产才四五百公斤,今年我可要按科学方法加强管理了。”村民黎桂强说。
“今年我家种了4亩葡萄,心里一直不踏实,今天来这转了一圈,心里有底了。回去我就买水泥杆搭葡萄棚,不搭木架了。”60多岁的相丽娟对葡萄“钱景”充满希望。
这次到首府南宁学习由县委领导亲自带队,除了学习葡萄管护技术外,他们还到西乡塘区石埠街忠良村参观学习。“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常年劳作在田间地头的老百姓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学习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现代休闲乡村旅游的经验,增强他们发展生态水果产业和乡村旅游的意识与信心。”象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吴银燕说。
通过对忠良村农耕文化展示区、历史留痕展区、胤龙生态百果园等地的参观,大家对当地“产中有村、村中有产、产村融合”的发展方式感触颇深。“这些年我们村的文化旅游引来很多游客,如果我们也能弄自行车供游客游玩散心,看来也能增加不少收入哟。”白石村村民小组长郑之球感叹道。
“我家里有一个古老的石磨,到时搞旅游可以拿出来。”“游客多了,我们在村里就能把自家种的果卖完。”村民乐呵呵地畅谈起来。“我们六道村如果和旁边的喜力村连起来发展农家乐乡村游,前景应该很不错。”象州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钱琳道出六道村发展的一条新思路。(本报通讯员 黄贵章 罗侠 本报记者 刘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