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的儿童用品都安全吗?“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质检总局对国内玩具滑板车、婴儿学步车、有声玩具等5类儿童用品质量安全风险进行了监测,发现这些产品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质量安全风险。
进口儿童用品也并非毫无风险。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今年前5个月进口儿童用品的检查发现,有5778批次进口儿童用品不合格,其中质量安全不合格134批次,涉及无印良品、乐高等知名品牌。
小问题带来大危险
儿童是脆弱敏感的群体,他们对安全风险缺乏辨识力,儿童用品任何小问题都有可能带来很大,甚至致命的危险。
欧盟非食品快速预警通报系统每周都会发布一些关于儿童用品的风险通报。其中,“窒息”是一个常被提到的词:“产品像食品,儿童可能会将其放进嘴里,从而引起窒息”,“由于产品存在小部件,小部件容易脱落,儿童可能会将其放进嘴里,从而引起窒息”。
“这是很典型的两种引起儿童窒息的情况,还有更多类似的。如童装上衣兜帽上的绳带过长,勾住缝隙后缠绕脖子引起儿童窒息。”浙江省温州市检验检疫局综合业务处处长金剑峰告诉记者。
“我们抽样100批次造型黏土做风险监测,发现63批次可迁移金属元素、防腐剂、芳香胺或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含量偏高。”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介绍,如果儿童长时间接触这些产品,可能导致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皮肤、口腔等途径迁移到儿童体内,造成致敏反应或神经系统、器官损伤等。
安全标准须有标必依
提到质量问题,必然绕不过标准。近年来,我国的儿童用品安全标准愈发完善。以儿童玩具为例,国家标准多达22个。这些标准涉及电玩具、毛绒和布制玩具等所有儿童玩具,对安全风险的规定涉及机械安全和铅、汞等可迁移金属元素,以及甲醛、增塑剂等有害化合物限量等。
标准不嫌多,而且应更细更严。不久前,国家标准委就发布了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14岁以下婴幼儿和儿童纺织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这是对原有的纺织品安全标准的特殊定制和升级。
比如在化学安全方面,该标准增加了6种增塑剂和铅、镉两种重金属的限量要求。此外,还将童装安全技术分为ABC三类。所有童装都必须标明这些安全类别,家长购买时可以作为参考。
“标准只是质量基础,要提高儿童用品质量安全,还需要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好这些标准。”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静表示。
家长需要安全消费指引
降低儿童用品的安全风险,不仅需要生产企业和质检部门加强质量把关,还需要家长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加深对儿童用品相关知识的了解,科学理性地进行消费。
“以儿童安全座椅为例。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在使用过儿童安全座椅的家庭中,44.6%的家长对不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不了解,95.4%的家长希望加大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消费引导。”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严冯敏告诉记者。
2013年和2014年,质检总局分别发布了《儿童服装消费指引》《童车消费安全指引》,对如何选购童装和童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更多的儿童用品消费指引还在研究制定过程中。
在没有更明确的消费指引时,质检总局建议,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儿童用品;提高维权意识,购买时最好认真填写产品回执,以便在产品出现问题时,生产厂家可以及时联系到消费者;保存好购物发票或凭证,以便购买后出现质量问题时,有证据保护自身权益。
此外,质检总局今年将组织开展儿童用品质量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实验室”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儿童用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本报北京5月31日电 本报记者 陈海波 本报通讯员 赵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