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

    评《近代中国老庄学》

    作者:刘玲娣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1日 16版)

        华中师范大学刘固盛、刘韶军、肖海燕合著的《近代中国老庄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注意到近代学术思想发展的特殊性以及老庄学自身在时代变革的推动下所体现出来的经世致用色彩和重大理论价值,首次对近代老庄学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全书60余万字,分综论编和分论编(上、下),采取分合结合、纵横交错的结构,从整体上全面梳理了近代老庄学的基本内容、思想精神、社会价值,揭示了近代老庄学的主要特点。这是近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出版的一本十分厚重的学术著作。

        将近代老学和庄学合二为一进行通贯性研究,是该书的一个创举。历代读老庄者大多认同司马迁对老庄关系的阐述,以为《庄子》之学“要本归于老子”。明人释德清甚至说,《庄子》是《老子》之注疏,“老子之有庄,如孔之有孟”。老庄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连称,“老庄”也逐渐称为道家文化的代言人。学术界已有的道家思想研究成果中,无论是通史还是断代史,大多是对老学或庄学的分别研究,这当然主要是由于研究者确立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限。然而和前代相比,近代老学和庄学的确具有更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和更多的相似性,现存文本也更为丰富,分开也可,合并则更佳。作者的学术眼光十分敏锐。读者阅读此书,近代道家思想的全貌可了然于胸。

        强调从思想史的高度重新认识近代老庄学的价值,是该书的另一个特点。学术界所言老庄学,主要是指历代学者对《老子》《庄子》进行诠释、发挥和研究而形成的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可视为道家学术史,其内容十分浩博。然而由于老庄具有思想的原创性和深邃性、文义的模糊性和文本的开放性等特点,后来者基于不同的时代和立场,便有了异彩纷呈的不同解读。研究注释者本人如何、是否领会文本,是研究老庄学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进一步必须思考的是,这些解读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有何关联?注释者在解读过程中表达了哪些有价值的观点,并借以建立自己的独特理论?注释如何反映了时代思想?它的价值在哪里?……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必须从思想史的角度切入。《中国近代老庄学》的“综论编”用了大约一半篇幅,分六章阐述了近代老庄学发展的思想文化背景、与时代思潮的关系、与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对儒释道的深入影响以及老庄学的诠释路点,基本上把思想史研究的方法延伸到了一切可能触及的角落。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综论编”的六章内容中,除了近代老庄学的文献综述属文献学基础研究外,其他五章侧重在两个方面,一是近代老庄学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二是近代老庄学内部与西学,与传统文化,与时代思潮方方面面的关联,涉及内容相当广泛。事实上,尽管作者研究的对象是近代老庄学一域,但通读全书,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近代社会思想文化波澜壮阔的五彩全景。

        在“分论编”中,该书在数百种近代老庄学文献中精挑了十八种有代表性且总体上大致能全面反映近代老庄学特点和价值的个案,逐一进行了细致研究。这是合而后分的研究方法决定的,也是该书的第三个特点。个案中的魏源、严复、梁启超、蒋锡昌、高亨、马其昶、章太炎、马叙伦、闻一多等人都是近代史上的名家,他们往往能站在时代的前列,在学术上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影响也较为深远。作者对这些个案的研究,做到了条分缕析和不落俗套,如对严复的老学,作者就指出了史华慈的一些误解。读者也可借由这部分内容,从“综论编”的宏观认识回到微观考量,进一步深化“综论编”里阐述的种种观点。

        断代思想史著述往往很难处理全面与精炼之间的关系,要么巨细靡遗而失之拖沓冗长,要么言简意赅而失之简略疏漏。该书很好地处理了这个问题。如果篇幅允许,其他一些重要的老庄学者如丁福保、王力、俞樾、胡怀琛等也可纳入其中,或穿插在同类学者的论述中,或许这样做会使内容更加丰富。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