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1日 星期一

    新邻里·新民风

    福建卓小燕家庭:谱写新时代的乡村美德之歌

    作者: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1日 03版)

        5月15日晚,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的《寻找“最美家庭”》节目中,有一个场景令人特别感动:一位朴实憨厚的农家大姐从颁奖者手中接过“最美家庭”的奖杯。她就是福建省安溪县龙门镇寮山村的卓小燕;而给她颁奖的,则是多年来得到她悉心帮助的邻居林绵绵。

        “她们一家子太热心了,都是大好人!”林绵绵这样称赞卓小燕一家。卓家是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却做了一件极不普通的事:他们一家视乡邻如亲人,悉心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接力坚守着传统的邻里美德,让“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焕发出新的光彩,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乡村美德之歌。

        卓小燕的家真是再平常不过,一家六口人,除了夫妻俩,还有公公、婆婆和两个孩子。但在村民们眼里,卓家可不只是这些成员。因为在农村,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就是“一家人”。而在卓小燕家的餐桌旁,总不只是六口人,邻居家的小孩,村里的留守、孤寡老人,都经常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

        邻居林绵绵与卓小燕一家相隔只有一两百米,两家一直来往亲密。前些年,林绵绵到服装厂上班,丈夫也去外地打工,家里的两个小孩一个读小学,一个读幼儿园。“我下班时间太晚,还常加班,很担心孩子挨饿或走丢,却不知如何是好。”林绵绵说。卓小燕主动提出照看林家孩子,让孩子们放学后先来自己家,辅导他们做作业,有时还留他们在家里吃饭。如今,林绵绵丈夫回来了,夫妻俩在家里办了个小加工厂,孩子可以自己带了。卓小燕有空还是经常看看两个孩子。“孩子们都叫她卓妈妈,跟她可亲啦!”林绵绵说。

        另一户邻居白长模夫妇都60多岁了,两个儿子在外做生意,一年难得回来几趟,夫妇俩身体不太好。他们感到寂寞时,经常来卓小燕家泡茶聊天,也常在卓小燕家吃饭。老两口但凡有头疼脑热,卓小燕或家人都会帮忙买药或者叫医生,买菜也会多买一份送过去。人心换人心,白长模夫妇也很疼爱卓小燕的孩子,经常买些文具之类的相送。两家相处非常和睦,不是亲戚胜似亲戚。

        在村里,卓小燕的家境只能算一般,全家的主要收入靠在外打工的丈夫。但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几十年都坚守着一个传统:无私关爱村里的孤寡老人。

        村里76岁的村民陈树泽无妻无子,患有严重的耳聋和面瘫,没有劳动能力的他独居在一间老瓦房里。20多年前,卓小燕的公公白清凉就一直照顾他的生活,从买米买盐到看病照料,从未间断。

        1994年,卓小燕嫁入白家,接过了公公的爱心接力棒。每个星期,卓小燕都会到老人家几趟,给老人买些日常用品。“他们一家都把我当作亲人一样。”陈树泽老人感慨道。如今,老人经常会到卓小燕家吃饭,连卓家的大门钥匙放在哪儿他都知道。想来时,老人就自己取钥匙开门,离去时,再将门锁好。

        2006年,热心的卓小燕被村民推选为村妇代会主任。那时村里的留守妇女很多赋闲在家,为了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卓小燕把村委会大楼前的空地利用起来,建成妇女们跳广场舞的活动场地。她还为场地增添了音响、椅子,并常和家人打扫场地卫生、维持秩序。每逢节日,卓小燕都会组织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村民有什么困难,也都会找她帮忙解决。“小燕办事细心又周到!”村民们都这样称赞她。(本报记者 高建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