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近期开设的《创业创新的故事》等专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创业者们的激情与活力。特别是《让创业者放心一搏——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用法治保障创新文化建设》《南开涌动创业潮》这两篇报道,让身处武汉又在高校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笔者深有感触。
李克强总理在给清华大学学生创客们的回信中提到:“青年愿创业,社会才生机盎然;青年争创新,国家就朝气蓬勃。”大学生创客是社会最为宝贵的创业创新资源,他们往往最有激情和梦想,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从专栏报道中可以看到,许多优秀的大学生在亲身实践着自己的青春梦、创业梦,很多人都已取得了骄人成绩,令人叹服。在高校云集的武汉市,青年学生创业也是如火如荼。
但是,创业并非总是顺风顺水,即便是报道中的创业佼佼者,创业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艰辛。在高校从事大学生创业工作多年,发现大学生创业多担忧两个问题:一是有了创业点子后能不能做,怎么做;二是创业失败了怎么办。从高校的角度而言,这两个担忧引出的命题就是:如何让校园“涌动创业潮”,让大学生在创业时可以“放心一搏”,即使失败了也能“从头再来”,甚至“东山再起”。
笔者所在的高校虽是一所以经管法为主干学科的人文社科类高校,但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全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了多个学生创业项目,培育了许多创新创业人才。在新的形势下,继续解决好大学生创业的两个担忧问题依然是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重心所在,高校要做大学生创客的孵化器和避风港。一方面要继续做好学生创业服务工作,坚持以生为本,建立从创业教育、项目培育、指导帮扶到实践孵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生创业扶持体系,把创业学生“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让学生创业实现从不敢想到敢想、敢做、敢闯的跨越。另一方面,要杜绝急功近利,从弹性学制、学分管理到政策扶持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长效帮扶机制,让学生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即使失败了,只要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也是一种成功。
当前,全社会对创新创业已经形成共识,大学生创客也迎来了“创业的春天”。高校应该抓住时机,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广典型经验做法,为大学生创客们撑起一片创业的蓝天。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创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