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30日 星期六

    创新路 科学人

    “麦田指挥家”茹振钢:用心去聆听麦子的声音

    作者:宋晓东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30日 04版)
    新华社发

        端起一碗热腾腾的农家面条,轻吹两下,便呼噜噜地连吞带咽,“香!没有好麦子,上哪吃上这香面条!”衬衫袖子卷在手肘上,露出两截黑白分明的肌肤,黢黑的脸庞上带着满足的笑意。

     

        这个粗犷的吃面汉子就是小麦专家茹振钢。

     

        茹振钢是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其培育的小麦品种“矮抗58”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播种总面积的十分之一,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百农矮抗58”。2014年,茹振钢因在小麦育种上的杰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小麦是有生命的,只要你用心去和它对话就能读懂它的心声。”茹振钢说,“一定要把小麦的话语权抓在中国人手里,决不再让父老乡亲们饿着肚皮过苦日子。”

     

    “粮财神”:用科技装满中国粮仓

     

        30多年前,茹振钢从没想到过要和小麦打一辈子交道。

     

        1978年,茹振钢参加高考一举中的。然而,一心向往“学习数理化”的他却被录取到农科院校,这让他有些失落。

     

        “农业科技很重要,如果你用学到的知识把荒漠变成绿洲,再把绿洲变成粮仓,农民还会吃不饱饭么?这是多了不起的事情!”班主任高树义的一番话让茹振钢心头一震,立下志向,一定要用科技装满中国粮仓。

     

        大学毕业后,茹振钢开始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实现“丰收梦”。

     

        经常扎在麦田里的茹振钢发现,新乡大部分地区都种植棉花,可由于棉花生长周期长,无法间种其他庄稼,每年10月棉花收获到来年4月棉花播种的大段时间土地都白白空闲。惜地如金的农民找到茹振钢,请他帮忙想想办法。

     

        为了让老百姓多打粮,茹振钢开始研究晚播早熟的小麦品种,经历5年育种试验,1994年茹振钢成功育成棉区晚播早熟品种“百农62”,在不影响棉花种植的前提下,实现了小麦和棉花的间种,农民每亩地多收700斤小麦。

     

        “科技不是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农业技术只有实实在在地解决农民问题才有意义。”茹振钢说。

     

        1996年,茹振钢在农田观察和农民交流时发现,倒伏是影响小麦收成的最大威胁。为了减少农民损失,提高小麦收成,茹振钢开始研究培育抗倒伏品种。

     

        经过10年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2005年茹振钢成功培育出“矮抗58”,不仅每亩小麦产量增长到1200斤,还具有抗倒伏、抗冻、抗病和耐旱等优点,迅速在黄淮海麦区推广开来,被誉为“黄淮第一麦”。

     

        30年来,茹振钢相继培育并推广了“百农62”“百农矮抗58”等多个品种,稳产高产的小麦品种装满了中国粮仓。

     

    “麦田守望者”:用心去感悟生命的力量

     

        “种麦子就像娶媳妇,要顺着她,让她喜欢你。”这是茹振钢最常和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在学生眼中,这个严师慈父是个爱麦成痴的“麦田守望者”。

     

        每到夏季,茹振钢5点就会去地里看小麦,好几个春节,他都在实验室里度过。小麦生长的每个关键节点,他都会扎在麦地里细心地观察麦叶、麦穗的生长情况。

     

        “当看到一株长得好的小麦时,他会蹲在麦地里一动不动,一手扶着麦秆,一手小心翼翼地捋着麦叶说,‘美,实在太美了’。”他的学生董娜说。

     

        妻子原连庄说,看到完美的小麦单株,茹振钢会高兴得像孩子一样。一次,茹振钢在麦田里偶然发现一个适合做研究的母本,兴奋地跑回家告诉原连庄,就像考试得了满分的小学生一样。“我正在做饭,我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一直给我讲。”原连庄说。

     

        对小麦的细致认真,成就了茹振钢的育种科研。在对小麦抗冻观察中,茹振钢发现了小麦叶片颜色变化与抗冻能力的关系;因为在麦田的细致察看,茹振钢找到了5粒不育系小麦种,发明了中国首创的BNS杂交小麦技术。

     

        深谙小麦的茹振钢就像是麦田里的指挥家,麦子随着他的指挥棒变化生长,矮秆、卷叶、深色、壮根……

     

    “科学狂想者”: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在同为育种专家的妻子眼里,茹振钢是个狂想主义者。“他能天马行空地把所有想到的东西都尝试在小麦育种上。”原连庄说。

     

        传统的小麦品种,往往都是耐高温的不耐寒,耐干旱的不耐涝,怎样让小麦协调统一这些矛盾,达到一个完美而理想的状态,成为茹振钢入行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高中时学过二极管桥式电路,通过4个二极管组合,可以把正负方向的电流都变为正方向。能不能让小麦也像整流器一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环境都有相应的表达机制,从而培育出一个完美的品种?”反复试验研究,茹振钢终于成功地将物理知识借用到育种研发中,培育出优良的多抗品种。

     

        狂想的思维让茹振钢设计出多个业内首创的科研设备。将飞行器的风洞试验和弹簧秤原理与小麦研究相结合,茹振钢研发出小麦数字化实验风洞,打破了过去“凭手感”的落后研究方式,首次实现对小麦抗倒伏能力准确的数字化认识。

     

        这个“科学狂人”不仅成就了一批领先世界的育种技术,也为中国育种科研播撒下了一批“人才种子”。目前,“茹振钢小麦科技创新团队”已拥有30名农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材料工程学等专业人才。

     

        “已有科研证明,种子科技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超过40%,未来粮食增产的潜力关键在种子技术。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中国人必须牢牢掌握住小麦的话语权,才能把粮袋子抓在自己手里。”茹振钢说。

     

        (据新华社郑州5月29日电 记者宋晓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