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9日 星期五

    编辑需要创意和真情

    ——访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编审魏钢强

    作者:本报记者 杜羽 本报通讯员 韩畅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9日 09版)

        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张秋林眼中,同事魏钢强编审是一个特别善于“创奇”的人。他的编辑修改意见,让原本“一个字都不让动”的作者心服口服,他能把一部理论书编辑得赏心悦目,使小众读物变成发展最快的童书品种……但魏钢强说,他没有什么“奇”,真情投入,不断创新,是编辑的本分。

     

        记者:当初设计为一卷本、几十万字的《当代德国儿童文学名著精选》,您为何建议将其拆分,变成多卷本的“彩乌鸦”系列丛书出版?

     

        魏钢强:如果按照《当代德国儿童文学名著精选》的编辑出版思路,这种书只适合成年人而且是专业读者购买和阅读,很难走到孩子们中间去。因此我建议回归原版书的本来面目,以丛书的形式出版单行本,这样做是对小读者成长需求和阅读体验的关怀和尊重。

     

        “彩乌鸦”系列丛书主题深刻,文学性强,风格多样,不是普通的流行读物,而是向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经典童话看齐的。我们希望能让孩子“一口气读完,一辈子不忘”。

     

        记者:在您看来,什么样的童书可以称得上好书?

     

        魏钢强:出版的终极目标,是要做有传承和传播价值的好书,而不只是做编校质量合格的书。有人以为,大人想灌输的思想、概念,只要加点花花草草、小猫小狗什么的,就能招孩子们喜欢。不是的,儿童图书拒绝弱智。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先生说过:“不要骗小孩子,小孩子是会长大的。”判断儿童图书的优劣,不能光看孩子现在喜欢不喜欢,而要看他长大以后能不能产生认同和回味。

     

        虽然我们国家每年出版很多童书,但是真正有世界影响的童书太少了。我认为,童书编辑需要从编辑本位向读者本位转变,摆脱漠视读者、以自我表达为中心的所谓“精品意识”。儿童文学出版也不能太功利,市场需要就出版,而更应该关注中国童书市场甚至世界童书市场缺少什么好书。说到底,就是目光长远一点。

     

        记者:您认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应该具备哪些素养和能力?

     

        魏钢强:编辑最好要有一定的写作经验,老一辈的编辑很多人都有自己著述,这让他们能够更加理解作者。编辑要尊重作者的劳动,要给予作者动力。编辑如果能够充分尊重作者的劳动,这样得到的成果往往是一加一大于二的。一名好编辑还要成为专家和杂家,既掌握某些专门的知识,又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如果很多知识面不广、专业研究得不深,就无法与作者进行深度对话。

     

        编辑还需要创意和真情。缺乏了创意,总是重复自己或重复别人,编辑工作就没有了意义;没有了真情,虽然可能会得到一些成绩,却对不住自己的内心。如果你编辑的书和你心目中的好书并不是一回事,得到的荣誉再多也没有意义。

     

        (本报记者 杜羽 本报通讯员 韩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