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郁郁葱葱的绿道,骑车接驳公交、地铁上下班;循着绿意盎然的小径,听鸟儿在空中欢唱;漫步广州国际生物岛,看珠江水缓缓流淌……今天,8909公里长的珠三角绿道网正深刻地改变着居民的出行方式、休闲生活。
绿道蜿蜒穿行,让珠三角的居民尽享惬意。截至2014年年底,广东全省共建成绿道10976公里,省立绿道、市立绿道、社区绿道构成了绿道网。
绿道改变出行方式
“从来没有哪个工程像绿道网这样,受到老百姓的热捧。走上绿道,你就能体会到那种幸福的味道。从趋势看,绿道不会减少,只会越来越多。”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说,“绿道是‘道’,但不是服务机动车的车道,而是服务行人和单车族的慢道。”
绿道完全隔离了机动车,方便了城市“骑车一族”出行。“广州的珠江新城仅核心商务区就容纳了17.8万人就业。这些人的交通如果用步行、骑车来解决,能少排多少废气、二氧化碳?我们用美丽的江景和花草树木,吸引白领们用更环保、零排放的自行车,或者步行。”广州市天河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从布局来看,绿道选线尽量靠近城镇建成区。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表示,绿道路径很多在水边、田边、山边,这些城市规划中的“边角料”汇成了绿道大网络。
记者在广州、深圳、佛山、肇庆等地调查发现,广东的绿道网基本涵盖了各地市境内主要的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并连接起主要的公路、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
绿道改变休闲方式
与其扎堆出省游,不如城里游绿道。每到节假日,绿道成为不少广东人新的旅游目标。
在风景如画的广州增城市北部山区,小楼镇是一个贫困镇,因绿道而兴起的农家乐、渔家乐让沿线村民找到了财道,小楼镇西境村实现了从一个贫困村到“生态旅游村”的华丽转身。村民赖锦霞告诉记者,她的农家乐菜馆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客人,生意红火。
“以前觉得广州发展主要是高楼大厦,原来绿道已在我们身边悄悄建好。”老广州阿源说,“绿道串联起了海心沙、广州塔、东濠涌等新美景,市民可以按图索骥,走走看看。”广州荔枝湾涌经过整治后,游人如织。周小姐本是荔湾区居民,5年前因为觉得老城区居住拥挤而搬到海珠区,小桥流水的新荔枝湾令故地重游的她惊呼“变化太大了”。
在惠州,最受市民欢迎的出游路线是从合生大桥骑行至红花湖生态绿道,这里为市民提供的400辆自行车和22辆电瓶车供不应求。“红花湖绿道沿途风景都很美,让人心旷神怡,感觉就是在逛公园。”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天气好的时候,全家到绿道游玩,忘掉疲惫和辛劳,既环保又健康。
绿道成为“生态银行”
最近,广东各地正在组织编制绿道升级行动计划,广州、深圳将于8月底前编制完成绿道升级行动计划,其他城市将于今年年底前编制完成。
住建部城市建设司有关人士赞扬说,广东2010年在国内开了绿道建设先河,荣获2011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2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全球百佳范例称号,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典型示范。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提出打造“绿道升级版”,在完善绿道复合功能、社区体育公园、划定生态控制线以及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再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绿地给城市带来了永久的红利,给市民带来了宜居家园,改善了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品位。”蔡瀛感慨地说,“一块地被建成了绿道,谁也拿不走,就成了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紧箍咒。这既是城市的一条绿色生态廊道,也是城市的‘生态银行’。”
短评
在绿道中幸福生活
“健康之路、美丽之路、生财之路、幸福之路。”广东城乡居民这样赞许绿道。
作为一项建设生态文明和宜居城乡的系统工程,绿道让人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体会到自然的宁静,体会到身心的愉悦。集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绿道网,深刻地改变着珠三角人们的生活方式。
通过绿道网这样一个运动休闲型的慢行系统,人们可以骑自行车或徒步穿越珠三角各地,感受绿色、低碳、环保。绿道还整合打通了各类特色旅游点,让沿线百姓看到了商机,旅游商店、农家乐等配套设施人气高涨,绿道成了富民之道。
改变水泥森林的城市面貌,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我们需要更多的绿道。
(本报记者 吴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