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27日电(记者刘恩黎)27日,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十二场活动在重庆忠县举行。
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小跃作题为《论忠德的多重价值与意义》的演讲,并与现场观众和网友进行了互动。
徐小跃从忠德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地位出发,引经据典地论述了忠德的内涵和价值。他认为,如果能将忠德所蕴含的全部意义揭示和呈现出来,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要精神就可以得到全面展现。他说,“所谓‘忠德’,就是尽心尽力,不偏不倚,恭敬竭诚,忠心无私以奉公、任事、服职、对人之美德。”忠的精神是仁爱,而仁爱的本质即在给予、奉献。忠德与仁义礼智信的五常精神互通互融,凝结成为“忠以爱之,忠以正之,忠以敬之,忠以善之,忠以诚之”的忠德精神。
徐小跃指出,忠德也是一种气节,“‘为正而义’‘惟义是忠’正是忠德所包含的意思”。就“义”的定义,徐小跃形象地在黑板上用繁体“义”字进行了分析和讲解。他说道,繁体“义”字由“羊”和“我”组成,其实就是一个我和利益之间的关系,“我”不为这只“羊”而动摇,“我”为正义而舍弃这只“羊”即为忠义。忠德所体现出的忠义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在传颂和宣扬的精神,无数圣哲先贤和民族英雄都为我们诠释了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和可贵精神。
在谈到忠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时,徐小跃认为,没有哪个概念能够像“忠”那样具有广阔的含义,“忠”的含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和相通性。而忠德所蕴含的教化人向善的功能,则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讲座最后,徐小跃总结道:“一种力量只要由信仰形成,那将是巨大而又恒久的。要全面客观理解忠德思想的含义,实现传统与现代最精准的对接,在现在和未来的中国社会使中国人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