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7日 星期三

    上海重构科技创新“动力源”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7日 07版)
    5月26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创新团队在演示脑控轮椅控制技术。

    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本报上海5月26日电(记者曹继军、颜维琦)历经整整一年的调研,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有了一套明确的“行动路线图”。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25日举行,审议并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这既是直接回应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全新要求,也是为上海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指出,中央要求上海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这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根据上海具体实际,做出的国家战略部署。同时也要看到,上海发展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必须依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重构城市发展动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核心是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破解影响科技创新及其成果产业化的制度性障碍,关键是要依靠创新人才,基础是要有良好创新生态环境,重要的是要有重大工程与项目支撑。”韩正强调。为此,上海明确了科创中心建设“两步走”规划:到2020年前,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到2030年,要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驱动发展新路。

        何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认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上海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和要求。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更是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一项重大战略定位和部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仅需要具备全球范围创新资源的集聚和配置功能,更要具备全球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功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功能,形成科技创新的“上海模式”。

        王战所在的上海社会科学院与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咨询与学术活动中心合作,组成联合课题组,就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专题研讨和问卷调查。课题组多位研究人员认为,针对科技创新前沿的空间布局和针对体制机制问题的改革布局,是此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方案的最大看点。上海提出,将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在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在科技资源上快速布局,以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与此同时,从政府自身着手,大幅度简政放权,坚决改革政府条块分割、分钱分物的管理体制。

        为解决企业创新投资难、群众创业难、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障碍,根据“路线图”,上海明确将全面清理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并取消市级部门和区县政府的行政审批设定权,对“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市场准入管制也将全面放开;政府将着力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清除阻碍创新的“事前障碍”。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针对人才问题,上海聚焦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激励三个环节,将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之下,出台一批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包括进一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健全国内人才引进政策,改进人才居住证积分制度和直接落户办法,创新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拓展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加大创新创业人才激励力度,推进上海自贸区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建设人才改革试验区。

        针对“创业人才拿到一定规模的风投基金可直接落户”这一“人才新政”传言,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公务员局局长陈皓说,现行的户籍和居住证制度,仍将学历和职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而忽视人才的实际贡献。未来,上海将突出市场发现、市场认可、市场评价的引才聚才机制,创业人才获得的风险投资规模、科技人才实现的市场价值将成为新的评价指标。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