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23日电(记者张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是否会在短期内出现过快下滑,中高速增长的“底”在何处,如何实现增长阶段的平稳转换?23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长期增长”课题组举办《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2015-2024):攀登效率高地》研讨会,就这些问题展开研讨。研讨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主持,课题组成员、有关机构研究人员和媒体记者参加。
课题组的研究认为,近五年来出现的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是规律使然。今明两年很可能是中高速增长的触底期,需要缓冲性宏观政策与效率导向改革措施的协同配合,加快实现转型再平衡,为全面持续提升要素生产率扫除体制机制障碍。
刘世锦表示,中国经济增速触底的一个关键变量是高投资触底。目前,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两只“靴子”已相继落地,当房地产投资回落到位,加上新增长点的成长,以及严重过剩行业的退出和重组大体完成,中国经济增速有望成功触底。
课题组建议,在经济增速短期过快下滑的压力下,应采取缓冲性的宏观政策,可通过政策工具谨慎、节制地扩大需求,防止短期内“快落”。同时,这一时期的改革措施应坚持效率导向,一批改革应当摆上优先位置,如重建和完善政策性金融体系;在金融领域打破刚性兑付,在严重过剩产业行业加快低效产能退出和转产;基础产业领域切实“放大”,促进竞争;加快城乡之间土地等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使绿色发展可操作等。
本书是课题组系列研究的第三辑,围绕国民经济总体、需求面、供给面、产业、区域发展和城市化、资源环境等主题,适当调整了前两辑研究中做出的未来十年增长前景预测,并对今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展望和分析,同时对各相关领域提高要素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