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4日 星期日

    知行论坛

    循序渐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机制

    作者:程京武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4日 07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和长期历史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构建循序渐进的长效践行机制,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现实生活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通过舆论引导、生活感知和实践养成,构建认同机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追求;通过文化熏陶、社会耕植以及良法善策,构建濡化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统筹协调、全员行动和整体推进,构建协同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共识—共鸣—共行:构建循序渐进的认同机制

     

        “认同是人们意义与经验的来源”,是社会成员实现从思想到行为转变的关键因素。认同的本质内涵在于将核心价值观的精华内化为精神生活,进而在世俗生活领域形成心理共鸣和行为共识,是人们对于特定文化系统的情感归属和群体认同。

     

        以价值观为核心考量标准的文化认同,是深植在历史与文明根基之中的基础性认同,其以价值观的凝聚力和说服力为基础,呈现内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立足于“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文化土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培养文化感情和基本文化认知入手,循序渐进提高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以实现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一方面,以文化自觉为“突破点”,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构建以文化价值为先导、蕴含文化关怀的认知模式;另一方面以文化自觉为“关节点”,在对文化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的基础上,形成支配社会成员行为的思维准则与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在多元文化场域中沿着“共识—共鸣—共行”的路径,在理智上达成共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意志上达成共同追求的文化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认知认同基础上的身体力行。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体系”转变为“认同体系”,最后升华为“信仰体系”,关键在于必须直面发展中的问题,从社会成员潜在的心理需求出发,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持续不断的引导,增强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通过日常强化养成,生活感知领悟,再通过终身感悟、渐进展开的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性,真正成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个体—群体—共同体:构建循序渐进的濡化机制

     

        濡化是一种有意无意的学习过程,其核心是将社会群体的价值规范和思想观念,通过文化传承形成所属群体的“原初的信仰”。从社会整体来看,文化濡化是一个既自我复制又有着内在逻辑发展的“活的整体”,其对个人习惯的塑造、对群体习俗的维系、对社会制度的自觉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内生性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综合观念体系,包含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国家价值,其践行过程也要依托于“个体价值行为—群体价值取向—共同体价值目标”来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集聚社会正能量的黏合过程,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体层面彰显的价值准则入手,立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目标,这一“个体—群体—共同体”的践行路径,使公民个体的奋进力、社会群体的凝聚力、民族共同体的向心力得以在不同领域展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春风化雨地在人们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人综合性养成过程,是借助个体的内在心理活动来实现转化的。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由于客观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差异,不同的社会群体呈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认知。如何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关键所在。从社会濡化角度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立足中国社会传统,从个人价值入手,找准情感的共鸣点,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和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是润物无声构建人人参与、全民行动局面的可行路径。

     

    微观—宏观—系统观:构建循序渐进的协同机制

     

        协同是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形成合力产生高于并超越各要素自身的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需要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在教育传播的各环节形成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其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日常价值观和生活实践,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深处,必须遵循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微观抓起,在理念上以“落细落小落实”为切入点,从细微做起,努力做到“以小见大”,注重实效;在载体上注重“微博微信微时代”的微环境营造,加强正面引导,形成“微合力”;在方法上以软性渗透替代直接灌输,以平等对话代替居高临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基于此,从微观到宏观,解决好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对接,生活世界与理性思维对接,问题意识与价值取向对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微观到宏观不难发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整体协同、统筹兼顾。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落实到每一个社会成员,人人参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践行工作的全过程,善始善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性实践和内在思辨结合起来,在体验中升华。总体上说,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协同机制,就是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引导社会成员的理解、感悟;通过社会个体内在的思辨和选择活动,探讨其内化机理,使价值观沉淀固化,内化于心;通过准确把握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机制和辩证关系,促进社会凝聚成有序的整体。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倡导到践行,从理念到行动,需要在坚持历史性和现实性、主导性和多样性、个体性和社会性的有机统一过程中融教于导、寓理于引,通过见微识远、循序渐进,推动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最大价值公约数”成为全社会共同价值认知和行为准则。

     

        (作者系暨南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