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3日 星期六

    原汁原味

    《玩偶》

    作者:夏瑾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3日 12版)

        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雷在他的新小说《玩偶》里,再次描写了他的家乡吉诺卡斯特。事实上,伊斯梅尔·卡达雷的作品总是离不开他的家乡吉诺卡斯特。这座位于阿尔巴尼亚南部的中世纪古城,对他来说充满了亲切而浪漫的力量。

        这部名为《玩偶》的小说,主人公的原型是作者的母亲——一位不言不语、充满神秘色彩的女人。看到他的母亲,作者总会想起玩偶——那种会点头,会说“好”,却永远不会表达自己想法的玩具娃娃。这个女人很难对付,却是他最亲爱的人。

        俄罗斯诗人安德雷·沃兹奈桑斯基曾对作者说:“母亲是一种非常难以理解的生物。”而作者也试图用文字,来剖析他和母亲之间的特殊关系。

        故事开始于他出生之前,地点是他出生的小村庄。他的母亲17岁时,被卡达雷家族巨大的房子“吞噬”了。这座房子相当威风,甚至有一座地牢,而母亲的婆婆是这座房子的统治者。母亲的多比家族非常富裕,卡达雷家族要逊色得多;多比家族人员众多,而卡达雷家族的人用一只手就数得过来。这样的结合自然不会牢固。很快,婆媳之间的战争就打响了,于是作者的父亲被迫成了两个女人之间的法官和仲裁者。

        伊斯梅尔长到少年时便开始了诗歌创作。这位少年拥有作家所该具备的特质——聪明、自信,甚至有些高傲。而他的才华又让这些特质显得理所应当。他与地拉那出版社的第一次会面,是坐出租车去的,他的父亲给他出了车费。正是这个小插曲,而不是他的第一批诗歌,让他在同伴中拿稳了作家这个美誉。

        他眼里的卡达雷家族充满了讽刺意味,这也让他的作品读起来颇有乐趣。他用一种犀利和嘲讽的眼光审视年少时的自己。当写到母亲以及他与母亲之间的荒谬关系时,他言语间充满了特殊的柔情。面对自己这个从13岁起就寻求自由的儿子,扮演着玩偶角色的母亲充满了担心。她担心,他会背弃她。他极力消除她的疑虑,同时又忍不住自嘲。几年后,她开始报复他。在与后来成为他妻子的伊莲娜共进午餐时,母亲要伊莲娜遵守家族规矩,对她进行刁难。卡达雷惊讶地发现,原本是玩偶一样的母亲,自此变成了婆婆的样子。

        在这部讲述亲密关系的短篇作品里,作者没有忘记描写发生在其他国家的那段混乱的历史。他写道,在独裁政治下,一个作家“难以保持清晰而明朗的智力”。他描述了地拉那作家学院的学生们,说他们像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一方面被迫批判着乔伊斯、卡夫卡和普鲁斯特,一方面又无法抵御“模仿他们”的罪恶。他却在反抗,将自己的文学理念寄托到写作之中。(夏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