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3日 星期六

    深度解读

    不再那么热血的日本动漫

    作者:孙芊芊 《光明日报》( 2015年05月23日 12版)

        热血动漫一向是日本“动漫外交”的王牌。步入21世纪后,日本的热血动漫相较之前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广泛而深刻,体现在作品的世界观和主题思想上。通过动漫来看日本绝对不是“小题大做”,其实新型热血动漫可以作为“哈哈镜”,让我们看到日本国际地位的变化,深刻洞察日本国家形象构建的重要转变。

     

    热血动漫的热血过往

     

        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日本热血动漫,无疑都是“斗志昂扬”“杀气腾腾”,以强攻姿态示人的。从鸟山明的《七龙珠》(1984)开始,类似“收集七龙珠可以召唤神龙称霸宇宙”的这种“称霸思想”,就在热血动漫中蔓延开来了。90年代后,借着政府提出的所谓“漫画外交”“酷日本”的东风,秉承其思想的一批热血动漫作品走出国门,传播到世界各地。

     

        富坚义博的《猎人》(1998)里一群赏金猎人为了争夺第一的桂冠展开厮杀。武井宏之的《通灵王》(1997)同样是一群超能力者角逐“通灵者之王”的宝座。值得一提的是,与《通灵王》同一时代的许多作品也都以《××王》的形式来命名,如《海贼王》(1997)、《游戏王》(1998)等。岸本齐史的《火影忍者》(1999)的故事也是从主角漩涡鸣人立志成为第六代火影(忍者世界的王)开始的。井上雄彦的《灌篮高手》(1990)更是开创了“体育争霸赛”类型热血运动漫画的范本。之后出现的此类动漫,无一不是一群高中生进行各类运动赛事的故事,他们都以“日本第一”为目标。

     

        故事情节的雷同姑且可以说是借鉴的结果,但是同一种主题思想的沿袭就不得不令人深思。1989年神户大地震之后,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开始走向破裂。这次房地产泡沫是日本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一次,它不但沉重打击了房地产业,还直接引发了日本严重的财政危机。受此影响,日本迎来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经济衰退,陷入了长达15年的萧条和低迷。即使到现在,日本经济也未能彻底走出阴影。无怪乎人们常称,这次房地产泡沫是“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人们还把20世纪90年代视为日本“失去的十年”。

     

        “个人主义”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始抬头的。其核心思想是,与其大家抱团取暖困在原地,不如各自凭借实力决出高低,让那些高人一等的佼佼者们带领大家共同走向胜利。这种思想作为一种主旋律,唱响在日本的各个角落,日本热血动漫自然也不例外。日本借由热血动漫在向世界传递一个讯息:日本不会轻易言败,日本还可以更强大,日本力图构建努力拼搏、不服输亦不气馁的“争强好胜”的国家形象。

     

    由强攻到防守的转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且无限循环着。进入21世纪后,日本又接连经历了几次危机。2003年IT泡沫破裂,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波及东亚,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重创日本。随后,日本经济再次下滑,政治也呈现不稳定状态。这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使日本陷入了又一轮恐慌中,这一次可能比“失去的十年”带来的恐惧更胜。

     

        在这一阶段推出的热血动漫无疑笼罩在恐惧的阴霾下。《银魂》(2004)中,面对占领江户(现东京)的外星人,日本武士手足无措。《进击的巨人》(2009)中,弱小的人类怕被巨人吃掉而将自己困入高墙内。《东京食尸鬼》(2011)中,同样展现了人类沦为“食尸鬼”这种不明生物饵食后显得无能为力。这三部动漫传达了共同的主题:人类为了生存,不得已拿起武器与实体不明的怪物进行战斗。

     

        《银魂》里的坂田银时不为重振武士道赶走外族入侵,只为获得一隅灵魂的安宁;《进击的巨人》里讨伐巨人的人类不再为了“征服”或“称霸”,仅仅只是想看看“墙”外的景色。《食尸鬼》中的金木研虽然有着一半“食尸鬼”的血液,但一直不肯丢弃人类的部分,直到差点被强大的敌人虐杀后才愤而开始反击。

     

        我们惊讶地发现,21世纪的日本热血动漫抛弃了以往咄咄逼人锋芒毕露的“强攻”姿态,转为谨小慎微步步为营的“防守”阵势,将其民族文化中深藏的“物哀”“宿命论”等悲观厌世思潮发挥到了极致。而这种在新型热血动漫中,愈演愈烈的攻防逆转是否预示着日本国家形象也在发生着改变?

     

        面对正在上演着“攻防逆转之战”的新型日本热血动漫,有人会说,这是接连经历众多打击的日本开始“示弱”的标志。笔者赞同日本笼罩在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中无法自拔之言论,但对于“示弱”一说仍抱持怀疑态度。传统热血漫画,特别是之前论述的90年代的作品,无疑不在强调“日本的强大”。“强者即为真理”一度成为日本动漫作品的信条。这被很多国家抨击是“军国主义残余的强者专制论”。而当此类作品渐渐被21世纪的新型热血动漫取代之后,关于“强与弱”的矛盾对立具体如何书写确实耐人寻味。

     

        作为《灌篮高手》(1990)后继之作,《黑子的篮球》(2008)就很好地诠释了现代日本热血动漫,抑或是现代日本对“强大”的定义。《黑子的篮球》仍然延续《灌篮高手》中诸如各高校篮球队进行比赛最终决出“日本第一”的创作模板,其动机隐藏在对主角的设定上。

     

        一来,主角“黑子哲也”是个存在感极其薄弱的人,但是他却利用自己的“零存在感”担任篮球的中转,来传球给其他队员。他触球时间极短,通常在别人没注意之前就将球传出去,并能精准传到空位队员手里。反观《灌篮高手》的主角“樱木花道”,他是何等的张扬、好强、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天才”。

     

        二来,黑子哲也的目标也不是“成为日本第一”而是帮助从美国来的队友“火神大我”成为“日本第一”。如此无存在感、几乎一无是处(除了传球没有其他技能)且没有雄心大志的角色,竟成了日本热血动漫的主角。

     

        《黑子的篮球》无论是漫画、动画都广受好评,并荣登动漫排行榜前三名。如此说来《黑子的篮球》确实有反常之处。但这是否证实了“日本示弱”一说呢?笔者认为,恰恰相反。仔细观察便可发现,乍一看之下,低调、无存在感、只充当别人背后助力的黑子哲也软弱无力。实际上,他确是连接所有队员的桥梁。如果没有了他,球队便几乎失去了通往胜利的可能性。他不依赖别的队员,而是别的队员依赖他。

     

    不可名状之物才可谓强大

     

        黑子哲也的“强大”无臭无味甚至不可名状,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其不可取代的地位。这简直构建了新世纪日本的国家寓言。不再执着于“争霸”“做大做强”的日本,开始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就像黑子哲也一样,与其争得头破血流,不如作为各国都不可缺少的助力,发挥重要的连接作用。

     

        一方面,日本被恐惧笼罩着。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降临无法抗拒,还有日本人拼命想要靠近,但又本能厌恶的“全球化”。在亚洲圈中,日本是最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进驻日本的外资企业及进驻海外的日本企业,比例都已经上升到了可观的数目。但是,这并不说明日本社会已经全球化了。相反,想要把日本重建为一个全球性标准的国家是非常困难的。日本社会里没有“他者”的意识,所以他们在恐惧着:“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传统、共同体)被‘不可名状’的恐怖东西夺走了。”由于恐惧,他们本能地在进行着防守。

     

        另一方面,日本依旧在“争强”。日本的“强者崇拜”心理让他们对强大的事物总是抱着恐惧和敬意,美国便是最好的例证。虽然深深恐惧于全球化、资本化这种实体不明的东西,但又深深被其强大的感染力和威慑力所折服。骨子里“不服输”的日本一边谨慎地防守,一边学习着这股强大力量,探究其之所以强大的奥义。

     

        从被强大的“不可名状”之物侵袭而进行防守,再到自己变成强大的“不可名状”之物威慑四方,或许这就隐藏在新型热血动漫中的日本的国家形象。

     

        (孙芊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