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地处太平洋板块地震断裂带,地震或火山在菲是个常见词。记者在马尼拉工作的四年间,就碰到过两三次有感地震。4月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8.2级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有关马尼拉是否会发生大地震的讨论在菲首都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断裂带目前无异常
尼泊尔强烈地震后,有关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将发生大地震的消息甚嚣尘上。索利达姆对本报记者表示,马尼拉附近有两条地震断裂带,其中西断裂带影响最大。在过去1400年间,这一断裂带共移动了4次,平均间隔为400到600年。上一次与这一断裂带有关的地震发生在1658年,即357年前,这与400年的期限十分接近。索利达姆解释说,断裂带并非一定按照平均间隔发展。它既可提前,也可能延后来临。“在我们的一生中,断裂带有发生移动的可能”。他强调,目前没有监测到这一断裂带有任何异常。因此,说马尼拉随时可能爆发大地震有些言过其实。但马尼拉的确位于地震断裂带之上,适当保持警惕还是必需的。
对于未来马尼拉可能发生的地震震级,索利达姆说,地震的震级受限于断裂带的长度和其下岩石储存的能量。马尼拉附近的西断裂带长约100公里。这一长度若发生断裂将会产生7.2级地震,而不会带来8到9级的地震。但是,即便发生7.2级地震,对于马尼拉这个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来说也将是致命的。2013年,一项由菲火山和地震研究所和澳大利亚政府联合推出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一级别的地震将导致37000人当场死亡,604000人受伤。由此带来的损失仅建筑一项就达545亿美元。这对于马尼拉来说将是不可承受之重。
防灾教育未雨绸缪
菲律宾的各级学校普遍开展地震、火灾教育,并组织相关演练。记者年仅6岁、在当地小学一年级就读的女儿就已熟记:“发生地震后,要先到教室后面排队,按顺序出去,然后到学校操场集合等待”。
作为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菲政府有计划地开展防灾教育,并组织实施防灾演练等。每一个季度,菲国家减灾委员将选择一个区域或一个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包括防震在内的防灾演练。去年第四季度,他们在首都沿海的繁华商业区重点对地震后引发海啸这一科目进行演练。经过多年的持续演练,菲律宾在地震搜救、医疗护理等领域培养了一批人才。
2012年,菲新闻办公室曾专门办了一个科普培训班,邀请地震、气象专家给媒体记者上课,传授如何正确解读专业术语,对自然灾害予以准确报道,以免误导大众。授课专家特别提醒,在发生海啸或地震时,电视新闻播报员应保持平静,防止给民众带来恐慌。
虽然菲在防灾准备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防灾工作涉及面广、涉及人员多,实际需求更大,特别是很多年以来,马尼拉并未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因此麻痹心理比较普遍。尼泊尔强烈地震无疑给马尼拉人敲响了警钟。19日,菲火山地震研究所向马尼拉地方政府移交了一份内容详尽的马尼拉周边地震断裂带分布图,呼吁民众避免在断裂带修建房屋,并通过当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日,菲参议员圣地亚哥也提交议案,要求对政府的防震措施进行评估。马尼拉人期待,这些举措能使防震准备向前迈进一大步。 (本报马尼拉5月20日电 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付志刚)